这场对乔家和温家的声讨也越演越烈,以至于后来不光京城的京官,就是各边地方上都开始联名奏请,要求将乔谓升逐出内阁。M..coM
更有要求审问温琼与和乔谓升的……
然后接着便是对两家的各种攻击,早就已经不限于在乔玉言和温停渊身上了。
温琼与的嫡子温良的作风问题,还有前媳妇嘉禾公主的事情,以及温家五老爷的事情。
而乔家连早就已经死了的裴姨娘的事儿都翻出来了,更不要说徐氏作为一个商户之女嫁入伯府……
这对于京城的那些急于在这位新上任没有多久的帝王跟前表功的言官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攻讦的盛宴。
所有人每天晚上回到家里,便是琢磨着第二天的折子该怎么写,着梁家到底还有什么我们又挖掘出来。
随着这些人无孔不入的挖掘,甚至连两家的姻亲都被挖了出来。
其中最惨不忍睹的就是袁家,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就挖到了袁雪晴的娘家。
袁家老爷本就是个官场的老油子,不过是占着个位子赚点儿俸禄养活家里的那些个姨娘。
可偏偏他本身立身不正,在职位上尸位素餐,私底下的作风又不行,加上还有冲切灭妻、迫害原配等等之类的事情不一而足……
这样一个人,在官场上就是个花架子,被这些几乎都快能称得上是丧心病狂的言官们几本就直接给参倒了。
这位袁老爷的倒台,越发激励了这群人,对于温乔两家的攻击也就越发不余余力。
只是圣上一直没有发话,他们便一直努力。
尤其是温琼与,这位圣上最近十分宠信的权臣,因为一项关于肃清底层吏治的举措得罪了不少人,不但是底层的一些小官员,那些刚刚在京城站稳脚跟的新秀同样看他不爽很久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御史哪一根筋给搭错了,竟然去翻起了两家上头的人,很快就翻出了温老太爷和乔老太爷同属宋家太老爷的学生。
因而一把火就烧到了宋家。
宋家老太爷也十分爽快,拿着那封奏折,直接上奏乞骸归乡,说是不堪胜任内阁重任。
这一下直接捅了马蜂窝。
宋家老太爷跟别人不一样,他父亲是三朝帝师,更曾经主持过多场会试,可以说是桃李遍天下。
从前宋家只是不出山而已,眼下既然已经占据了内阁一席之地,哪怕时间不长,宋家的势力也很快就在朝堂上拧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但凡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圣上对这位宋阁老的重视,不在于宋阁老这把年纪到底还能做些什么。
只要他往文渊阁一坐,就代表了圣上的态度。
那是先太子的老师,那是先太子的人。
与宋家沾边的那些人便认可这个朝廷,眼下这个御史不知道背后到底是谁,但是圣上的态度十分强硬。
第一步,先给那个御史挑了回刺,抓着人的小辫子,然后便让锦衣卫翻了律书,革去了官身,下一步,接着往下挖。
但凡是个人,怎么可能清清白白。
更何况,此人在朝堂上的几次发难,都能明显看得出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攻击,这样的人,背后想要挖出点儿什么东西着实不是什么难事儿。
因而很快第二条第三条罪名就出来了,且证据确凿。
圣上直接发落,在左顺门,当众三十板子,发落了。
并没有进镇抚司,也没有进昭狱。
但是面子里子是丢光了,官职也没有保住。
圣上的处罚也与他的参奏没有任何关系,没两天便在家里生了一场重病,一家人灰溜溜地回了老家。
而圣上转头就安抚起了宋老太爷。
这一下那些言官开始有些犹豫起来,虽然还有上奏,但是参奏的本子到底少了许多。
谁知就在这个时候,南方再一次传来惊天的消息。
也不知道这个消息到底是怎么传出来的,有人声称温停渊竟不是温家老太爷的私生子,而是先太子的遗孤……
这个消息可比前面乔玉言与七皇子出现在一起的消息还要让朝野震惊。
就是圣上在这个时候也没有办法冷静了,当场在早朝上摔了手持,“简直荒唐!”
然后火速派出赵靖海着就锦衣卫去调查。
然而这一次站出来的人是郑阁老。
郑阁老并没有直接对温琼与或者乔谓升发难,而是列举了这样的谣言在地方上的传播范围。
言明虽然是无稽之谈,但是任由这样的谣言传播,十分容易动摇国本。
不管怎么样,首要之务,是查清谣言的来源,以正视听。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温琼与和乔谓升及乔谓鹏等人,显然不再适合继续留在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