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看孩子,她就没跟着一起去看望,让周泽勋带了些粮食过去。
“娘,雪儿,我买了好东西回来。”
周泽勋一边说一边跟江承雪交换眼神,两个人现在越来越会演戏了,接着就从怀里掏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小瓷罐。
杨氏接过去打开一看,里面是白色的粉末,闻着有股子香味,她一愣:“这是给雪儿买的香粉?”
“不是,这是给孩子买的,叫牛乳粉,兑了水当奶喝。”
杨氏吓一跳:“那可不行!孩子哪能乱吃东西,这牛乳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周泽勋笑着安慰:“娘,你别担心,这牛乳粉是朱大夫家铺子里买的,可贵呢,用牛乳制成的。”
“是朱白茅家卖的?”
“是他家。”
杨氏就犹豫起来,朱白茅她是很信任的,前段时间她在城南门帮忙的时候,跟朱大夫混得挺熟,人家是大好人,医术也高明,他家卖的东西应当是不错的。
“朱大夫说可以用这个喂孩子?”
“对,朱大夫说的。”
江承雪笑道:“娘,我们自己先冲了尝尝味道不就知道了?”
杨氏深以为然,烧了水,冲泡了一两口的量——她可没有忽略周泽勋说这玩意很贵的话,江承雪还给撒了一小撮白糖。
“喝着确实有股子奶味。”杨氏评价。
到晚上,肖家那边又派人送了东西过来,是一小罐白色的粉面。竟也是牛乳粉。
这下杨氏彻底放心了,肖家都认可的她还担心什么,这可是人家的亲外孙子,宝贵得紧呢。
不过人家朱大夫说了,喂孩子不能一直用这个喂,要是有条件还是人乳喂,毕竟人的娘和牛的娘都不是一个物种,肯定说人乳孩子长得更好啊。
不过奶水不足的时候用这个代替也是顶好的。
周家便决定,每天去张妈妈家三次让孩子喝奶,其他时候,尤其晚上孩子饿了再喂牛乳。
第159章 跨年
云州的春节,今年注定是安安静静的。
死了太多人,家家户户连多的粮食都没有,能活着便是万幸,连庙会都办不起来,躲在屋里喝一口浓粥就是了。
但又隐约有股热烈蠢蠢欲动。虽然连粮食都买不起,大部分家庭还是花高价买了大红的福字,或是大红的灯笼。或贴或挂,白雪皑皑之中一点艳红,显得格外喜庆和活力。
这是大家对来年的美好诉求。他们渴望着熬过这个年,然后一切都能好起来。
除夕夜,肖家那边过来请周泽勋两口子过去跨年,这是提前就说好的。
江承雪其实更愿意和杨氏一家在一起,亲切热闹。
但规矩就是规矩,肖家那边是血亲。
今年肖家也很冷清,俩人只在大门口看到了大红灯笼,院子里面是一点没有装扮。
两人还没走到正厅,就看到肖老夫人由仆妇搀扶,立在门口等着。
赶紧小跑几步来到老人家面前,不太标准地行了礼。
“外祖母,外面冷,快进屋去吧。”
周泽勋上前搀老人另一条胳膊,老人家却摆摆手,“来了就好,来,让我抱抱小孙孙,想死人了!”
老人家笑靥绽放,满脸的皱纹暖如春花。
江承雪急忙将孩子交到老人家怀里,一行人才进了屋。
平日里都是日出而耕日落而歇,大部分人家为了省灯油钱,会赶在天黑前吃晚饭。
今天除夕,要守岁,做饭便晚了许多。
屋里四角挂了马灯,正中央点着烛台,亮堂堂的。
他们进来,屋里热热闹闹,对老夫人领进来的二人好奇地张望两眼,没有过多关注。
因为周泽勋身份特殊,肖老爷怕人多嘴杂,当初换子的事情只有长子长媳知道。
他们这次是以老夫人远房亲戚的名义来的,家里的晚辈只知道老夫人极其看重这一家。仅此而已。
只有一对中年夫妇看过来的眼神很不一样,是那种感慨万千又有些慌张的感觉。
老夫人抱着孩子一一给两人介绍。
这是肖家的侧老夫人。
那是长子一家,这是老三一家。老四一家留在了京城,过年原本要回来,但因为瘟疫的事情闹的,老爷传了家书让他们老实在京城呆着。
孙辈和重孙辈一语带过。
满满一大家子,老爷有多个老婆多个孩子,儿子辈又有多个老婆多个孩子,只是小妾没有资格跟大家坐在一起同吃,只把孩子叫了来,否则更加壮观。孙子辈还没有来得及多娶老婆,等他们娶了,这个家也不知道怎么能装得下。
江承雪面带微笑,老夫人介绍她就便行礼示意,至于到底哪个是哪个她一次也记不完全,除了大舅一家。
就是那对看周泽勋和自己眼神不同的中年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