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摇上青云(科举)(26)

作者:长安墨色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些东西太过于遥远,听来有不切实际之感,不提京师,就连府城沈长林都没去过。

嗯,有点想去。

李童生叹息一声:“可惜本县只近年只出过举人,中三甲进士的已是百年前的历史了。”

沈长林一哂,这说明他们永清县学风很弱啊。

“你们去歇一刻钟,养好精神再继续答题。”李童生怕他俩受冻,特意多抱了床被子出来给沈长林二人盖。

老童生捋着胡须慈祥的看着他俩,就像老农们看庄稼,一定得好好长,可别长歪喽。

第二天下午,里正来收了试卷送到县里,上百份卷子,教谕和训导一共三人,需要五日时间评卷排名。

这五天李童生可以用食不下咽四个字来形容,一直为结果焦心,反观两位当事人,该读书读书,该练拳练拳,期间沈长林还催促钱氏趁没下雪新抱了一窝十只的小鸡仔回来养,扩大家里的鸡群规模。

鸡多蛋多钱多,家里经济宽裕有了余钱,隔十天半个月还能割半斤肉解馋,鸡蛋也可隔两天吃一回。

这日下午沈长林默写完一篇诗,正在院子里和沈玉寿扎马步,门外突然传来钱壮的拍门声:“开门呐。”

门一拉开,就见钱壮驾着牛车进来了,车上搁着半袋稻米一袋高粱,一包米糠,钱壮粗中有细,虽然没说什么,但粗略估计了打下的粮食便能粗略推断出钱氏一家今年有青黄不接的风险,回家和钱老娘一说,心疼的不行,特差大孙子送来过冬粮食,那米糠用来喂鸡。

且要找个体面的理由,说今年的稻米高粱格外香,给钱氏一家子尝尝,至于米糠嘛,自然是家里多出来的,再放下去要长糠虱子了才拖来给钱氏的。

钱氏用棉帕拍打着钱壮身上的灰,叹了口气,也是自己不中用才总叫娘家补贴,她很过意不去。

钱壮等钱氏拍打赶紧身上的灰,立刻走到俩孩子面前,捏捏这个的脸揉揉那个的头:“最近拳法练的好不好?”

说着去捏他们的胳膊:“嗯,不错,蛮结实的,说明没有偷懒。”

“那当然,我们要和钱壮舅舅一样壮。”沈长林可不想做手无缚鸡之力的瘦弱书生。

说话间钱壮一手拎起一个将俩孩子丢在牛车上:“上次去找我不是说今日出考试结果吗?走,我领你们去县城看成绩去!”

钱氏赶出来:“不用,小壮你先歇会,里正会带消息的。”

“没事,能先看到成绩最好,看不着领他俩出去玩玩,整日读书人会读啥的,活动一下筋骨嘛,不差这一日。”说着戳戳沈长林圆嘟嘟的脸颊:“小长林,你说是不是。”

沈长林连连点头,确实好久没去过县里了。

就连沈玉寿也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向钱氏,钱氏心软的一塌糊涂:“行,今日好好玩吧。”

“出发喽!”一向内敛的沈玉寿难得外向一回,欢快的呼喊着:“去县里玩去!”

第15章 出成绩

◎苟富贵勿相忘◎

孩子们都出去了,家里一下清净不少。

钱氏搬了凳子桌子出来摆在墙根下,边晒太阳边和儿媳一起做针线活儿。最近荷包、手绢卖的很好,绣些花鸟鱼虫再绣几个福或者平安的字样上去,一个能卖两文,婆媳两个手巧,一日做三个四个的,每月能挣二百文。

“多绣几个梅花的,上次卖的好。”钱氏绣的飞快:“我发现呐,只要长林说好看的,做出来都卖的不错。”

罗氏微笑点头:“是呢,小孩随口一说,彩头倒好。”

此刻,坐在牛车上的沈长林打了个喷嚏。

他才不是随口说,而是去县城仔细观察后得出的结果。

秋日大家喜欢麦穗图案的荷包,天冷了偏爱梅花图案,开春了大概青睐春燕,夏日荷花莲蓬等受欢迎,再添上几个吉利的词语,小小的荷包摇身一变,应景又有文化气息。

沈长林还想出几句吉利的广告词,什么麦穗表年年有余,梅花预示苦尽甘来等。

这点小心思不算高明,但足够钱氏罗氏脱颖而出一把,并以绣品好看讨口彩质量佳攒下良好口碑。

婆媳俩做针线,沈如康也没闲着,提上镰刀去后山砍了几根竹子,准备扩宽加固一下鸡舍,剩下的竹片做成竹篓拿去卖。

一家子沉浸在劳动致富的快乐中。

直到文老太来串门,快乐又多添了一分,老太太毫不见外的拖过长凳坐下:“周氏那几个儿媳真不是省油的灯,又吵吵起来啦。”说着一拍大腿:“但讲句公道话,周氏自己也没做好。”

钱氏一边挣钱一边听八卦,不时的点点头,但绝不发表意见。

文老太的嘴比麻雀还碎,她多只要多说一句,准搬弄到周氏面前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