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表情呆滞,一脸认真:“这个问题,我刚刚还在想……不过还没想好,你说这两种衣服,有什么大不同?”
百思不得其解啊。
作为一个拿笔吃饭的钢铁直男,他今天特意过来,不为了认识什么商界人士,也不为了推销自己下一部剧本,纯粹是来看这种场合情况下,如果是一个志得意满的女人,会穿什么样的衣服。
——写饰品已经让他泡了一两个多月的博物馆和金店,再也没时间给他去女装店学习这些诘屈聱牙的名词。
温萧指着自己身上的裙子,笑着说:“老秦你看,这是旗袍,我们华国女人最有特点的衣服。”
然后又随意一指人群中一个大红色连衣裙的女子,“那就是洋装,港台这几年比较流行的款式。”
她看了一眼杨格物,继续说:“我们做的这三套设计,相信你看过背景故事,都来源于《山海经》啊这些传统神话,所以,基于女主角的审美,她会选择穿什么样的衣服出席重要场合,我觉得是不言而喻的。”
老秦伸手抬了抬眼镜,好半天,哦了一声。
温萧执着追问:“所以,是不是旗袍合适得多?”
老秦终于点点头:“嗯……有道理。”
就这样,一直到曲终人散,温萧才心满意足地拉着杨格物离开。
杨格物赞叹道:“得亏现场不止一只羊,你快把人家薅成猪了!”
再没见过比温萧萧同志更丧心病狂,痴迷赚钱的人了。
走到门口,时博士坐在大堂出口位置,正就着灯光看书。
杨格物摇头:“一块馒头配一块糕,薅羊毛的跟读书多的,我看那是绝配。”
就算算计赢了温·薅羊毛小能手·萧,又能算计过他?
**
两天后,S市电视台。
齐欢特意空出来小半天,让温萧看一下旗袍主题纪录片的成片,提提意见。
按照惯例,被采访对象,是没有机会进制作部门看copy的,但王田亮对“胡甄的朋友”这个设定,心有戚戚焉,便两眼一闭给齐欢开了特权。
电视台小小的工作间里,密密麻麻的各种机器堆满,只在中间留出两个空位,面前各一台显示器,连接着母带的放映器。
这已经是可以上播的成片,配好了字幕旁白和后期特效。
齐欢又是感激又是歉意:“温萧,上回我知道是你借胡甄的面子,给我找场子,大恩不言谢,以后只要是我这里有机会,一定先想到你。其实吧,这片子按台里的流程,已经做完了,也没空间改,但我还是想让你看看,有什么意见,对我下次做片子有意义。”
温萧自然知道,她这么说是留着下一回,便拍了拍她的手:“我懂,我们开始吧。”
片子剪辑完配上片头片尾和中间插播,满打满算半小时,从旗袍的历史,到杨瑞成旗袍的技艺特点,顺着齐欢第一次上门预采访准备的问题下来,逻辑通顺。
播完成片,温萧点点头:“能拍成这样很好了,跟我能想象的一样好。”
正说着,母带结束后是另一档节目的片段,画面静止在洗衣粉广告的结束语上。
温萧突然问:“齐欢,你们台的节目,卖不卖贴片广告位啊?”
作者有话说:
杨格物:卷生卷死,卷不过温萧萧!
第54章 萌芽(小修)
齐欢还是头一次听说“贴片广告”这种东西, 温萧指着屏幕上的广告,告诉她就是节目最后那个几秒钟的广告,有电视广告, 也有纯页面广告。
温萧只是想从电视节目贴片广告的报价,得到一个参考。
按她的理解, 广告费应该和观众人数有关系, 普通电影观看的人数, 当然没办法跟电视台相比。
华国幅员辽阔,城乡之间差异大, 这一年虽然还没家家户户买得起彩电,但在S市这样的城市, 市区百姓家里基本都普及了黑白电视机。
电视广告的红利期, 马上要来了。
齐欢虽然不太懂这“贴片广告”这种新鲜事物, 但既然温萧感兴趣,她去打听一下就是一嘴的事。
于是, 她很爽快地拍了拍温萧:“我今天下午没别的安排, 你要是不忙, 等我一会儿。”
来都来了,她笑着点点头。
现在通讯不方便,电话又不一定能随时联系到老在外面跑新闻的齐欢, 能今天就弄明白的事, 何必等到下一回。
其实齐欢也没什么可以问的人。
她进台还没一年,最熟悉也唯一能说得上话的, 就是老看她不顺眼,最近才和颜悦色起来的王田亮。
王田亮今天报新节目选题立项, 在会议室被怼得跟孙子似的, 回到工位就蹲在那气得连茶都喝不下去。
齐欢轻手轻脚走到他工位前, 看到他比锅底还黑的脸色,吞了口口水,本能地往后退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