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软饱思淫欲,现在他们能够吃饱了,就想追求更高的生活了,舍得在衣食住行上下功夫了。
住的至少都得是砖瓦房,穿的也不再是价格最低的麻衣,舍得买贵一点的棉衣了,更不会像以前有一点吃的都舍不得吃,现在隔三差五就要去割一回肉。
以前许怀谦刚来的时候,这行人还因为灾害个个面黄肌瘦,瘦得跟皮包骨一样,现在好歹身上能够看到一点肉色和红润。
行就更不用说了,有那有能耐又能干的家庭,好些都买上牛了。
这有房又有牛,吃穿不愁,是每个百姓奋斗的终生目标,为了朝他们心中的目标奋斗,他们不得不更努力劳作,没有进到面厂和油坊劳作的人,他们就去商圈里的作坊给那些商人们劳作。
商圈里的作坊,完全是按照京城盛北区的复制的,哥儿们用陈烈酒建商品房的样式,创新出一种三层楼的厂房,更省空间,也方便把作坊集中在一起管理。
有了厂房,他们就大肆鼓吹商人们来盛北办作坊,正好,京城里的不少哥儿先前跟着在盛北区办厂房挣了钱,现在京城的盛北区能够建立的厂房不多,而且就算再开办厂房,也找不到那么多空闲的工人了。
不少胆大,又没有潮热束缚的哥儿索性就来了盛北,在这里一点点的建立起他们的新作坊,新铺子。
由于盛北地方大,人手也充足,不到一年时间,商圈就被打造得有模有样,现在三年过去,盛北的商圈,俨然成为了盛北最繁华的区域。
这里有各式各样的作坊,还有各式各样的铺子,甚至有看到商机的盛北百姓们还在这些铺子面前租了一小块地摆摊卖吃食。
许怀谦拉着陈烈酒走到这儿,都有种来到七八十年代老城区的感觉。
有了这个商圈,学校里的女子、哥儿读书出来,也不用担心自己读书出来会回家嫁人了。
他们读书出来了,商部跟科举一样,每三年都会规划一些岗位出来,在学校里招考,考上的立马就能走马上任。
没有考上的也不用担心,那些在盛北开了作坊铺子的哥儿们,还会再来学校招工一次。
这种读过书识过字的姑娘、哥儿招过去,基本上都能立马成为账房先生或者代理掌柜之类的存在。
所以没有考上商部的女子、哥儿们也不气馁,他们还可以去参与招工,要是家里有钱的那就更好了,陈烈酒还会鼓励他们向京城的那些哥儿一样自主创业。
这样一来,原本对把家里姑娘哥儿送去读书还有些犹豫的家庭也不犹豫了,这去学校读书多好,出来还能当官呢!
他们可是看到了商铺那几个当官哥儿那一身官服可漂亮,也很有气势,重要的是姑娘哥儿也能给家里光耀门楣了啊!
不管许怀谦怎么建设,在老百姓心中,当官的和不当官的就是不一样的。
现在女子、哥儿能够当官了,虽然只是一个被皇后娘娘统管的官,但官就是官,只要朝廷承认,他们就承认。
甚至有些家庭表示,只要家里的姑娘哥儿能够有考上商部的,就跟男子一样不出嫁了,他们招赘,生下来的孩子还跟着姑娘哥儿姓,一样的!
“许大人!陈大人!”
两人走在街道上,看到他俩的人不断给他们打招呼。
有些甚至还热情地向两人招呼:“许大人,陈大人,要不要来串麦芽糖,刚出锅的,还热乎的呢,不收钱。”
“你那麦芽糖有个什么吃头,许大人,陈大人,来尝尝我的糖人手艺吧,我能捏两个一模一样的许大人和陈大人。”
“糖吃多黏牙,许大人身子骨不好,这刚开春,还是来我摊子上喝两碗羊肉汤吧,知道陈大人胃口好,我一碗汤里放半斤羊肉!”
“不用,不用!”对于一整个街道人的热情,许怀谦和陈烈酒两人都是笑着摆摆手,他们不缺吃穿,“我们就是来转转,顺便到我那养牛场看看牛。”
许怀谦的养牛场里养的牛都不是普通牛,都是用牦牛和黄牛杂交出来的犏牛,这种牛同时具有黄牛和牦牛的特性,还比牦牛和黄牛的力气更大,更适合用来役用。
虽然,公犏牛跟骡子一样不具备繁殖能力,但是母犏牛的繁殖能力强啊,与任何一类牛杂交生下来的牛犊比普通牦牛、黄牛生出来的牛要健康得多不说,存活力也强。
生双胎的几率也远比其他牛的几率大。
但母犏牛的数量也少,三年过去,许怀谦的养牛场也不过才产出几十头母犏牛。
不过没关系,现在全国都在修路,不少地方的道路都修通了,他想了个办法,每年赶着要受孕的牛去牦牛生存的地方找牦牛配种,等配好种了,再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