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开始还觉得奇怪,只觉潮湿又充满腐味,心中觉得奇怪,便出言问德嫔这是何物,若是换作平日照顾自己的嬷嬷,恐怕要对自己说“这等凡俗事务,叫奴才下人们看顾就好,太子只需要顾好功课就好”之类的敷衍之语。
德嫔倒不同,仿佛好不容易找到人来讲自己的新想法一般,拉着自己讲了半日,从什么是菌种,什么是菌砖开始,一直将到如何挖菌压块,如何做菌床培育,都事无巨细地与自己说了一遍,丝毫没有把自己当小孩糊弄的意思。
待她一边侍弄手上的活计,一边滔滔不绝地讲解了小半个时辰时,才有些不好意思地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了,有些脸红起来。
胤礽第一次遇到有人如此对待自己,倒觉得新鲜。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但还是弄明白了七八分。
照德嫔的话来说,她在尝试过用更容易获取的蕈菇做鲜味调料,以求这种调料的造价比海肠粉更加低廉;而此物在产地稀松平常,而京中要用这种蕈菇,却必要千里迢迢地从四川、云南等地运入京城,使这蕈菇身价倍增。
胤礽听着她说这些话,总觉得分外新奇。
什么食材价贵,什么食材是专供皇家宗室食用,他都一概不知,只知皇阿玛富有天下,天下之物,没有在餐桌上吃不到的。
当他听淑岚说起这紫禁城中常见的蕈菇一类,在民间竟被列为“山珍”,百姓难得一尝时,心中尽是吃惊。
而当他又听淑岚要将这种“山珍”做成调味料,制成神仙汤的底料时,更是惊得合不拢嘴。
“若是菌种能成功培育,你皇阿玛说了,以后便在京郊划出地块来,专门培植蕈菇。”淑岚一边说着,一边志得意满地看着满室散发着腐味的菌床,仿佛已经看到未来成功大规模投入生产的模样。“待到六个月后,这一批蕈菇便可长成了,太子只在那时来看即可。”
虽说如此,胤礽却是等不了的,他隔三差五地便要跑来永和宫瞧,看着那乌突突的菌床一日日长出纤细的菌丝,再慢慢成形,变成极小版的平时吃的蕈菇的模样。
淑岚见小胤礽充满好奇,又缩手缩脚不敢动,生怕把那新生出来的蕈菇碰坏的模样,就觉得十分可爱,又觉得有些可怜。
虽然每日锦衣玉食,但在这重重红墙之内,完全没有认识自然的机会。植物如何萌发、生长,他都全然不知,才会生出如此大的兴趣吧。
想及此处,淑岚便又蹲下对满脸好奇的胤礽道:“胤礽要不要帮德娘娘一个忙?”
“胤礽……可以吗?”小胤礽眨了眨眼睛,他早就想亲自上手了,但总是怕自己弄坏了这些才萌生不久的蕈菇的娇嫩伞盖,这才每次进入棚室时都牢牢地把小手背在身后,只瞧着淑岚忙活。
“可以呀。”淑岚故作疲惫地敲了敲自己的腰,“这一屋子的菌床都要翻面,这样才能让蕈菇更好地通风,均匀地生长出来,这一大屋子的蕈菇,我要干到天黑去了,要是胤礽来帮忙,就再好不过了。”
胤礽听了这话,立刻来了精神,照着淑岚的指示,转动着插在菌棒的滚轴把手,小心翼翼地翻着面。
淑岚一边在旁边看着,一边感慨造办处的人手巧得很,自己只是连说带画了个大概的需求,要能翻面的菌床;这才不过三日便超乎自己想象地做了个带滚轴的升级版,十分省力,连胤礽这样只有半人高的孩子,翻起来也毫不费力。
淑岚本以为胤礽只来上一两次便要烦腻了,不想他倒来得勤快,若是玄烨不考问他功课,他定要偷闲往这边跑。
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比起闷在房间里听奏折,背诗书,还是照顾蕈菇让他更有成就感。
每日瞧着这些蕈菇的变化,简直比淑岚自己还上心,三天两头地缠着纳兰容若给他讲民间酒楼与百姓对于神仙汤的追捧,民间将蕈菇粉末制成各种特色菜肴,心中别提有多骄傲了。
而在纳兰容若说到原料被偷时,更是气得小脸涨红,仿佛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被窃取了一般,经过淑岚的好一番解释,这才不再生气了。
“德娘娘,你为何不把那酒楼经营下去,而要放任这种调料在民间流传呢?”胤礽歪着头问淑岚道。
明明可以做成大家吃不起的样子,高高在上地受人追捧,为何要增大产量,自降身价呢?
“若是仅限于富贵人家,皇室公卿才能享用,那虽然可得一时眼前之利,但终究不能长久。待这蕈菇在京城培育规模再度增大,如盐、糖一般成为寻常百姓也会购置之物,那才是长久之利。”淑岚答道。
“那德娘娘将制调料的方子都教给了人家,若是人家以后自己种了蕈菇,自己制粉,那可怎么办呢?”胤礽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