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想当年,朕初学马时也差不多是这个岁数,骑的是太平马,想来不会有事,你不必太过担心。”玄烨接口说道。
“太平马是什么?”淑岚问道。
“回主子,这太平马的训法很有讲究,初训时需在圈棚内让马跑圈,圈棚上有横木,横木高不过马耳三指,马若稍有发脾气,尥蹶子,头便会撞到横木上;且这圈棚之宽不过比马身略宽,这马若是想发性逃走,也是不能的。如此训下来,脾性不好的马也可磨了顽劣的习性。一般的马,磨上半年性子,便可以坐乘马的备选了。”那阿敦侍卫对淑岚解释道。
淑岚听了,不由得为这严苛的训练而咋舌。
“只过了圈棚这一关还不够,训了半年圈棚后,还要叫马驮上两只装满水的木桶,赶着它们奔袭数里,到达目的地后,再算木桶中剩余水量。每年训出的百余匹良马中,余水最多,跑得最稳的马才可供给皇上和皇子们作为乘马使用,而成绩次之的九匹马,则作为备选之用。”阿敦侍卫又继续给淑岚解释道。
淑岚便明白,这间马厩中的太平马,便都是千里挑一的好性子,便也略略放下了心。
说话间,大公主便已挑好了马,她并不纠结犹豫,而是直接跑到一匹通体雪白,唯有眼周一圈墨线的马前,大声对玄烨说:“皇阿玛,我喜欢这匹!”
那马也极有灵性,低头用粉红的鼻头去蹭大公主手心。
“好,不愧是朕的女儿,小小年纪主意就这么正。”玄烨心中欢喜,上前又抱起了大公主,对一旁侍奉的司鞍吩咐道:“叫造办处早日制出符合大公主身量的马鞍马具,鞍桥用小羊皮做面,免得硌着公主。”
吩咐完毕,玄烨又对怀里的大公主道:“往后,朕叫个好的谙达给你上课,一月上两次,可好?”
“好!谢谢皇阿玛!”大公主选好了马,本以为能立刻骑上,像皇阿玛那样跑上两圈,不想却还要等鞍具制好,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对之后的骑马课充满期待。
在上驷院待了半日,玄烨便回养心殿批折子了。淑岚拉着大公主的手,听着她一路兴奋地唧唧呱呱地畅想自己的骑马课,一会儿又感慨皇阿玛的马上英姿,还说长大后也要像皇阿玛一样。
淑岚笑着摇摇头,多亏她是个收养在宫中的公主,血脉上与继承大统无缘,因此才可以放肆快活一些,毫无顾忌地讨要父皇的宠爱,不必担心表现得太突出被疑心,也不必被其他手足忌惮。
“大公主,你是怎么去跟你皇阿玛说的?”淑岚问了她一直很好奇的问题,不知道她是怎么磨动玄烨,同意让她学骑马的?
难道是一边哭,一边满地打滚?
淑岚脑子里出现了若干熊孩子跟家长要玩具的景象,立刻摇了摇头把这些景象甩出大脑:以她对大公主的认知,她的段位远远高于一般的熊孩子,不然玄烨怎么一边达成她的目的,一边还乐呵呵的?
“淑岚姐姐说过,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骑马。于是我就把论语背了下来,给养心殿背给皇阿玛听了。”大公主答道,“皇阿玛便出题考我。”
“你皇阿玛出的题,你全答对了?”淑岚不由得张大了嘴巴。
“嗯,皇阿玛说开头,我就背接下来的。”大公主一脸得意神色,“对了,当时除了皇阿玛,还有几个大臣也在养心殿,他们分别出了一道题,我也都答上了。”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淑岚捂脸,她已经能想象到,大公主拿着一卷论语去养心殿显摆的样子,以及她对答如流后众臣的溢美之词,定是大赞皇上教女有方,大公主天资聪慧。玄烨被夸上了天,自然就顺势答应了大公主的“小小请求”。
淑岚吃惊并未因为六岁背诵论语的本身。
论语全文约有万字出头,小孩子本就善于强记,若是有心,几个月内背下全篇也有可能。只是她尚不识字,想必是让嬷嬷念一句,她跟着念一句,不求甚解地硬背下来的。
若是私塾书院,小孩子多吃几顿先生的手板子,想必也能背下来。但大公主却不靠撒娇讨要想要的东西,而是选择了吃苦背书来作为交换。小孩子本就容易三分钟热度,而她这么小年纪就能为了达成目标,连续几个月下这样的苦功,想来是个可造的苗子。
淑岚想及此处,不由得对大公主产生出些许敬佩来。
作者有话说:
[1]阿敦侍卫:上驷院设21名阿敦侍卫,负责随侍皇帝,骑试御马等事。
第48章 芥子须弥
淑岚吩咐盼夏将大公主好好地送回乾清宫后, 自己回了永和宫,正迎面碰上抱着小药箱刚从荣嫔的正殿出来的张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