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道:“师傅,你想买啥,我们给你买回来。”
黎阳倒是明白了,他们开车回去,总不能就两个人吧,要在这边批发东西带会海城卖。
对于挣钱的事情,黎阳十分感兴趣,拿出了本子和笔,接下来的两天,开始观察和记录。
衣服比红薯和冰棍可复杂多了,男装女装,西服、牛仔裤、裙子,还有不同的材质,不同的款式……
买东西的时候刘凯高高兴兴,现在则是捂着脑袋喊疼。
其实黎阳在海城时,就看到了不少南方运过去的日用品和衣服等等,他仔细都问过价格后,发现自己的床单好像买贵了……
一边在本子上写数,黎阳心里一边想,如果海城里那些讲价厉害的大娘们知道这个事情,她们会怎么样。
这么冷的天,黎阳竟然发现有一群小姑娘吃雪糕,她们一边喊着“冷死了”,一边吃的欢。
这种雪糕很特别,没有雪糕棍,盛放在纸碗里面,看上去像是化了,又没完全化,一滩白色的,纸碗外面印着花花绿绿的梅花雪糕的字样。
因为卖冰棍挣了大钱,黎阳还准备夏天再继续干这个,所以他有点好奇,这个雪糕真的有这么好吃吗……
收起了笔和本子,黎阳上去打听这雪糕是哪里买的。
这些小姑娘好像是本地人,口音有点重,黎阳听不懂,只能重新把纸笔拿出来,麻烦她们帮忙写一下。
和刘凯一边打听,一边找,黎阳终于在一个小巷子里找到了这家雪糕店。
这里的雪糕并不是在冷库里冻好的,而是现场制作,店里有几个小姑娘在等着,黎阳站在后头垫脚看。
操作台后面放着几个桶,桶里有个容器,容器和桶之间放着冰,两个小伙子使劲摇动铁杆,容器里面的白色越来越粘稠。
后面的柜子上摆着一个木头柜子,柜子上彩色电视正在开着,里面有画着妆的女生用夸张的语气喊道:“梅花雪糕,真的真的超好吃……”
看到前面的姑娘给了五角钱,没有找零,只得了一碗雪糕,黎阳转身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黎阳又出现在雪糕店,花了五毛钱,买了一碗梅花雪糕。
晚上回去,三个人一起品尝了梅花雪糕。
“冰的牙疼。”刘凯捂着腮帮子说道。
“甜的粘牙。”谭帅这样评价。
只有黎阳一个人在认真的思考,这种雪糕不管是样式还是味道都跟冰棍不一样,口感也不同,他问过了,人家说这里面有黄油和奶油什么的,材料多,所以才这么贵。
后来,黎阳又趁着雪糕店人多的时候去了几趟,看到他们是用奶粉和各种材料掺杂,利用冰融化吸热的原理制作的雪糕。
雪糕店放着香岛梅花雪糕的广告,生意特别红火。
从他们放的原材料的数量来看,这个雪糕可真是太挣钱了!
黎阳想,他们海城绝大部分的人可能听都没听过这个雪糕的名字,拿到他们那卖,会有这么多人买吗?
还没等他想明白这个,就到了回家的时候。
虽然黎阳和刘凯记录了半天,但是谭帅并没有在这里批发衣服,而是开车带着他们去了穗城。
离开的时候,修理厂的老板跟谭帅交换了联络方式,也表达了想要挽留的诚意,但是被谭帅客气的拒绝了。
黎阳去B市坐过汽车,但是汽车和卡车不一样,卡车更高,坐在副驾驶,感觉自己离地面很远,这种感觉挺特别的。
他们最先到的是穗城下面的小县城,在这里,黎阳第一次知道,原来县城能这么热闹。
因为历史和地理位置的缘故,穗城的商业气息一直很浓厚,这些小县城承接了香岛一些企业的转移,工业发展的特别迅猛。
纺织、服装、塑料、五金、家用电器、钟表、制鞋、电子厂等等一个接着一个,这些工厂很多的产品都是要出口的,在国内并不出售,所以黎阳他们之前看也没看到,听也没听说。
卡车用缓慢的速度从这些工厂门口经过时,黎阳和刘凯的脸上都是满满的惊讶,虽然这些工厂没有长寻坡上面的规模大,但是看上去生机勃勃,充满了干劲。
粗略的数了一下,这么一个镇,大大小小的厂子竟然有四五百家!
这个数字实在是太惊人了!
他们停在了这个小镇,谭帅联系工厂批发了牛仔服装,因为卡车上装了好几个油桶,所以放衣服要特别小心,黎阳花了半天的功夫,把每捆衣服都包的严严实实。
刘凯十分豪迈的对黎阳道:“这里面的衣服,你随便挑,哥送给你!”
他敢说这话,是因为批发衣服里面有他的钱。
刘凯跟着谭帅南下挣了不少钱,但是临走的时候,刘凯的妈妈找谭帅,托付他别让自己儿子身上装太多钱,要不他会变着法花出去,所以刘凯吃饭时候是真的没钱付账,他的钱都在谭帅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