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旁边有人,黎阳只能压着声音,轻轻问:“是五千三百块钱吗?”
谭帅摇了摇头,黎阳砰砰乱跳的心脏慢慢的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也是,才出去这么几天,挣五千多确实有点太难了。
等到车装好了,有人打着火,试着开了几圈,没问题了,修理厂这才下班。
天都黑了,其他人骑着自行车“嗖嗖”的,一下跑没影了,黎阳这才问道:“那是多少?”
“四千四百。”谭帅道:“这里面还有九百块钱要给刘凯。”
也就是说,俩人安了六个冷库,就挣了五千三百块钱!
黎阳郑重其事的问道:“下次再去盖冷库,能不能带上我?”
“可以。”谭帅道:“你要是能把南山那边扔下,那就去吧,不过你是新手,只能拿刘凯一半的钱。”
黎阳不假思索的道:“人不能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我还是好好干我自己的活吧,希望你们还能接到这样的活。”
谭帅乐了。
第一次见面时,黎阳是个哭都不出声的小可怜,现在跟个蒲公英似的,舞的到处都是。
不管咋样,挣了一大笔钱,还是得庆祝一下。俩人没做饭,去吃了一顿羊杂。
真的很好吃,俩人一边吃,一边擦汗,实在是过瘾!
黎阳村子离镇上不远不近,每次村里的大人去镇上,不管是干活,还是买卖东西,他们家的孩子就会格外兴奋,因为父母出门回来大都会带来一些好玩意。
只是生活窘迫,这份期待总有落空的时候。
小时候,很多事情黎阳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那些隐隐的失落还有印象。
不想让谭帅也尝到这滋味,即便是第二次去了,他还是从B市给谭帅带了一个钥匙挂。
谭帅可没想这么多,问黎阳这东西有啥特别的,黎阳说没有,他把钥匙弄上去之后,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瞪了黑漆漆的房顶一会儿,黎阳也困了,打了个呵欠,把怀表放在旁边的桌子上,睡了过去。
第二天,黎阳从南山那边数了九百块钱出来,包好了,晚上给了刘凯。
刘凯眼睛直勾勾的看着那一包钱,嘴上说道:“不行,不行,我妈不让我收,给师傅干活是应该的……”
黎阳道:“谭哥说,不收下次就不带你了。”
“那,那好吧……”刘凯“勉为其难”的接了过去。
在海城忙了一阵子,黎阳带着大毛兄弟俩一起去了B市,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医生建议大毛的弟弟再观察观察。
七月份高考,那几天,黎阳把高一高二的书又复习了一遍,抓着英汉字典默背了一百页。
虽然今年的高考跟他没有关系,但是他在等高考之后的试卷,有了试卷,就可以摸摸底,看看自己哪里不足,哪里还需要再下功夫。
那两本外文书,黎阳还没有翻译完,但是速度越来越快了,一开始一个词一个词的查,现在他多掌握了很多词汇,再看那些冗长的段落,不再像之前那样懵了。
不单是翻译快了,在书里见识了很多机械和零件,黎阳现在也通一点关窍了,每次分拣垃圾的工人弄来一些零件,他都能说上一二三。
高考试卷还没等到,先等到了农机厂分家的消息。
这次是真的分了,都上海城本地的报纸了。
所有人都在议论这事,黎阳跟大毛还特意跑去了农机厂,因为以后再看就变了样子了。
这时向院子里面张望的黎阳还不知道,农机厂的事情会同他扯上关系,甚至是之后的许多年。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是一更,但是6000字,么么哒
第28章
多年以前, 立丰农机厂是海城首批小三线的企业,在全体工人和领导的努力下,创造了不少辉煌, 这次分家是对繁冗的生产组织进行调整, 第一二车间划为一分厂,第三四车间为二分厂, 主要生产拖拉机的第五车间为三分厂, 第六七八车间为四分厂。
原来农机厂已经退休好几年的老厂长重新又被请了回来,担任第四分厂的厂长, 又分别任命了三个厂长。
立丰农机厂成立的早,选址位置好,厂区很大, 车间相隔距离不近, 砌上墙,换了牌子,分家的事情表面上就落下了帷幕。
盼望着,高考试卷终于要在书店开始售卖了!
黎阳早上一趟,晚上一趟往书店跑, 虽然他去的时候书店都是关门的, 但看门口的黑板就够了, 上面写着接下来要上的新书, 最下面的是一本书刊的名字, 后面有个括号, 括号里写着附赠高考试卷。
凌晨三四点的时候,很多人还在梦乡, 黎阳已经把钱装好, 骑着谭帅的自行车出门了。
因为太早还没有公交车, 长寻坡上下的都是自行车,风吹的黎阳的衣服鼓起来,露出半截青色的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