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寻坡[种田](371)

正好,农机厂也想跟卡尔教授的实验室合作,这样的话德国那边就要留专门的人联络,陈泽默就这样继续在德国学习和研究。

黎阳曾经跟陈泽默商量过这事,如果愿意投身数学研究,他随时可以去跟随盖尔哈特教授,虽然农机厂会因为损失一个人才,但是黎阳以朋友的身份,更希望陈泽默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陈泽默表示这两者并不冲突,不管是做实验还是研究学习都很好,黎阳尊重他的选择。

上午在工厂度过,下午黎阳去了海城大学,晚上终于回到了新家。

新家在长寻坡的下面,这是一片新建的楼房,围墙高大,花池里的树木不太大,灌木倒是绿油油的,道路宽敞平坦,十分的整洁干净。

黄立安把自行车停在楼下,“噔噔蹬”的跑到三楼,用脖子上挂的钥匙开门,按亮了灯,脱了鞋,光着脚跑进去喝水。

谭帅在后面关上门,黎阳踩着深红色的木地板进屋,这套房子面积不太大,有三个卧室,冰箱里面塞满了东西,水壶咕嘟咕嘟响,阳台上晒着黄立安和谭帅一大一小两个裤衩。

因为长寻坡那个小家外面被画了大大的“拆”,谭帅和黄立安已经在新家住了一年多,不知道他俩谁打扫卫生,反正屋子里外都很干净。

黎阳特意看了看烟灰缸,谭帅一脸无辜的去厨房做饭。

拖着行李箱到了卧室,看到铺满床的大红色龙凤呈祥被套,黎阳就呆住了,这被褥不像是新的,难道谭帅自己用了一年多?

想到大哥还来看过,黎阳的脑袋嗡嗡叫个不停。

吃完饭,黄立安说“想要”去同学家做作业,时间太晚了就不回来了。

等他走了,黎阳突然想起来,小家伙的寒假作业不是已经做完了?

黄立安的作业当然做完了,黎阳的“作业”才刚刚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

时间就像是脱了缰的野马,转眼就到了1998年

第144章

从分家开始, 农机三厂一直苦苦支撑,一场根本不相关的金融风暴刮过,彻底宣布停产。

谭帅收购的一厂和四厂经营良好, 海城市工业局和政府部门先找谭帅谈话, 在审察了三厂的债务情况后,积极的主持了收购和重组, 拨了一部分款项安置三厂的退休员工。

这些年企业破产的情况屡见不鲜, 退休人员和下岗员工是两大难,农机厂到了谭帅手里, 在职的员工不用失业,退休人员政府有补贴,农机厂出一部分, 收购的过程都没激起什么大水花。

黎阳回国后不久, 郑翔开主动找谭帅,用农机二厂换谭帅在穗城的一块地,他的厂子有了新址,攥着这块地不放不如谋取更大的好处。

至此,分家九年的农机厂再次回到了一起。

借着国内经济腾飞这股东风, 农机厂和物流运输公司势头越来越猛, 银行的贷款还清, 大部分债务得到了清算, 一些遗留的老大难还在一点点推进。

例如农机厂多年前在北方的几个市建立了实验示范基地, 大都是几千上万亩, 占用大量农民的土地,这些占地钱拖欠了好几年, 村子的人坐车到海城, 要先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还有一些过了十几年的三角债, 管事的人都找不到了,处理起来十分麻烦。

这些黎阳都不过问,他正在实验室对第二代柴油机进行性能测试。

因为不相干的一场金融危机小蝴蝶把农机三厂给扇没了,避免日后吃亏,黎阳积极的学习经济和金融知识,在国内和国外都开立了股票账户。

这倒不是黎阳杞人忧天,农机厂的材料和一些零部件需要进口,同时出口的金额也增长迅猛,虽然在海城,但是工厂小小的根须已经伸展到更远的地方,确实应该更加注意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大毛他们回来了,崔磊留在了俄罗斯,他帮着谭帅处理那几个农庄,又和认识的俄国朋友购买了一些废弃矿山的开采权。

当年大毛他们去俄国时还是半大的孩子,再回来一个个都是大人模样,不光长了个子,荷包也鼓起来了。

给大毛他们接风洗尘的那天,吃完饭,顶着满天的星星,一行人走着去了长寻坡东边曾经的家。

政府拆迁的文件早就下来了,但是这里依旧有人住着,很多都是来海城讨生活的外地人,也有曾经的老邻居。

老邻居们看到大毛他们,纷纷围上来,询问他们这些年在国外咋样,听到他们遇到的事情,既羡慕又感叹,当年这些没爹没妈的小孩,是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艰难长大的,能活下来就很不容易了,还以为会变成无所事事的混子,没想到在外头成了老板。

大毛他们都吃完饭了,被老邻居们拉到一起喝酒说话,黎阳和谭帅虽然也在海城呆了很多年,但在这些老一辈的心里,依旧是外地人,大毛他们即便跑出去好几年,再回来还是他们心中的本地人。

上一篇:绿茶吸引法则下一篇:滚,离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