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了熟悉的滚热的身体,黎阳迷迷糊糊的想,这其实也没啥,顺利的话明年就能还完了……
谭帅倒像是没事人一样,从外地回来后,就把樱桃苗移栽到农机四厂,小树苗刚栽下去还好,被太阳一晒,蔫头耷拉脑的,这倒是没啥,只要不赶上海城这边刮台风。
去俄国的手续现在审核的十分严格,谭帅提前申请,一直没通过,他也不着急,天天给周乐和大毛他们打电话,那边该干啥就干啥,他不操心也不受累。
黎阳每天要上班,黄立安要上学,谭帅时间自由些,做饭的事情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大热天的,三个人连吃了好几顿肉饼,黎阳感觉自己的头发丝都在冒油。
不用黎阳说,第二天,饭桌上的菜就变了,多了几个绿油油的菜,其中的一盆炖鱼是从小饭馆拿回来的。
吃完饭,黎阳躺在床上想睡午觉,谭帅在旁边洗碗,他的动作不够小心,衣服上被溅到了水。
“带围裙。”黎阳提醒道:“油和汤弄到衣服上不好洗。”
谭帅应了一声,但是依旧穿着白色的半袖在那倒腾。
“围裙就在桌子那挂着。”黎阳忍不住又开口。
这回换谭帅不耐烦了,“睡你的觉。”
想到自己搓衣服时的辛苦,黎阳躺不住了,爬起来,把围裙扯下来,放在谭帅肩膀上。
把碗放下,谭帅看着黎阳,“我就快要洗完了。”
看着盆里还有几个碗和盘子,黎阳长出了一口气,把围裙拿下来,垫脚挂在谭帅的脖子上,然后把细带子系在身后,回去睡觉。
谭帅也有忙的时候,比如黎阳下班,去办公室发现人不在,一问才知道,穗城那边有事,谭帅坐飞机已经走了,说是明天后天回来,有事打电话。
周日放假,黎阳领着黄立安去市区里的国际电话中心,黄立安给大哥打电话,黎阳在旁边听着,等小哥俩说完,再接过来叮嘱大毛几句。
等黄立安打完电话,黎阳先让他在旁边坐一会儿,自己拨打了德国的电话号码。
自从陈泽默去了德国,一个星期半个月会给黎阳打电话,说一下学习情况,有一些欧洲农机的进展,也会在电话里通个气。
往国外汇钱有点麻烦,为了让他省点电话费,黎阳和陈泽默约定了通话的时间,自己在海城这边打过去,省得他从自己的生活费里往外扣钱。
这次通话,陈泽默提到了一个黎阳并不陌生的名字——徐露露。
徐露露在德国交换两年后,已经毕业了,她的德语非常好,留在了德国工作,陈泽默在地铁上丢了钱包,徐露露提醒了他,因为是同胞,在异国他乡很亲切,交谈之中提到了黎阳,然后这才发现都是认识人。
“她的德语很好,帮忙翻译了不少资料……”陈默泽在电话里说着。
他才去了德国几个月,语言还不是很通,到了外面,陈默泽的英语飞速的进步,德语是老大难了,好再他学习能力强悍,课上听不太懂也没有太大影响。
连着三次打电话,黎阳都没听到孙浩的声音,陈泽默说他去打工了,黎阳也没啥转告他的,只让他们在外面注意身体。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一更,么么哒
第132章
所谓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正赶上农村开始搞起了“运输热”,拖拉机的用途不单是在种地和秋收,其他时间挂上车斗就能运载货物, 拉一个冬天的砖, 就能挣回来不少钱。
当然还有用拖拉机贩卖粮食和水泥什么的,谁的头脑转的快, 就能比别人赚更多的钱。
因为这个原因, 农机厂新生产出来的柴油发动机很受欢迎,马力大, 性能稳定,故障率低,比国外同样的发动机进口价格低, 优点实在是太多了。
就在车间如火如荼的生产的时候, 黎阳和谭帅正在给工厂生产的第一辆拖拉机喷漆,这辆拖拉机上面六成的零部件是本厂生产的,其他都是从别的工厂买回来的,即便如此,也足以振奋人心。
这辆拖拉机的主要结构参数调整了几十回, 驾驶室用的是新的设计, 空间很大, 座椅也重点偏向舒适, 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二十五到三十五毫米, 制动踏板自由行程为九十到一百二十毫米。
除了驾驶室, 这辆拖拉机在动力换挡和变速箱上也有比较大的改进。
喷完漆,晾干, 检查仪表、信号和灯光以及各种转向结构, 各部位润滑完毕, 这辆拖拉机的车头被系挂上了大红绸缎折叠起来的花。
谭帅开着这辆拖拉机在工厂里绕了一圈,工人们鼓掌,一起在门口拍照留念。
这一天,很多退休工人都过来看热闹,老厂长也来了,看着高大的拖拉机,面上既有欣慰又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