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寻坡[种田](198)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更万事啦

第71章

到学校后, 黎阳收到了一大堆的信,来自天南海北,最远的自然是郑铎的。

信中郑铎跟黎阳分享他在学校图书馆和餐厅的打工生活, 还有对美国新兴IT行业发展的见解, 他知道黎阳爱好看报纸,在信中剪了一些有趣或者有用的新闻。

这封信给黎阳的震动很大, 因为国内大学生们很多都没摸过计算机, 但是国外的这个新兴行业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这让他陷入了思考。

晚上, 宿舍的六个人一起出去吃了饭,回来后,黎阳把信中关于计算机行业的信息跟其他几个人分享, 涂林拿着满是英文的报纸看了看, 又还给了黎阳,“还是你说吧。”

黎阳和彭东英语在宿舍里面算是好的,俩人脑袋挨着脑袋,一字一句的翻译,“以蒸汽机为主导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为电力的发展, 而计算机则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对于机械系的人来说, 都会很清楚工业的变革会给方方面面带来多大的变化, 他们处在巨大的变化中, 却只能感觉到丝丝缕缕的涟漪。

黎阳在回信中写了他们所能接触到机械行业的现状, 老厂大厂面临的各种困境,以及他和谭帅想要生产更先进厉害的拖拉机的想法, 只字没有提到海城摩托车。

黎阳还在和老家高中复读的学生保持着联系, 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走出去看看。

秦锐的信件一如第一封那般简单,只说了在部队训练的种种,最后说等他复员后一起踢球,洋洋洒洒一页多点。

在跟其他人的书信往来中,黎阳见识到了不同的学习生活,曾经在一个教室日日夜夜读书的同学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可以预见的是,今后聚少离多,一份薄薄的书信联系着他们的过去和未来。

没有急事的话,黎阳也跟大哥写信,他看到了B市关于住房改革的新闻,提醒大哥多往一些地方跑一跑,打听房子的事情。

回信的时候,黎阳偶尔往棉花厂打电话留言,打完电话才猛然想起来,南山那边已经安装了电话机,但是习惯一时半会不好改。

大二下半学期,黎阳的功课依旧不咋多,他从徐露露学姐那里弄到了他们大一德语课的课程表,空闲的时候会混到教室里面听课。

像他这样的人不少,教德语的老师课上一样教,下课也会主动问他们有什么问题,黎阳没什么问题,不是他学的好,而是学的稀里糊涂的,基础太差,问题太多。

有胆子大的学生问老师能不能空闲给他们补课,补课费大家伙一起交。

年轻的老师脸皮薄,觉得这样不好,黎阳他们都说这种方式能帮助更多想要学德语的学生,还有人主动去找学院的领导,问这样犯不犯学校的规章制度。

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最后他们这个小补习班成立了,课程安排在周六和周日晚上,这样十几个学生的课程都不会被耽误,每个人每个月的补习费定在了十元。

这个学期,黎阳他们在学院实验室的时间长了点,主要是各种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和带传动机构的实验设计项目,也会用亲手磨零件。

让黎阳感觉到亲切的是,实验室里面的台式钻床跟南山屋子里的一样,每次使用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想到他和谭帅在桌前组装那些零碎东西的事情。

学业的空挡,黎阳会找师兄师姐们收集他们历年对本市和本省拖拉机厂的调查和实习报告,这些东西能让黎阳更清楚的了解拖拉机厂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能窥探出一些市场需求的变化。

一般这些调查报告,要不给工厂,要不上交给老师,没有自己的保存的,黎阳就厚着脸皮找师兄们吃饭,然后通过他们的口述,写下来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

差不多整理好资料,黎阳用厚厚的信邮寄到海城,给谭帅分享。

不单黎阳,宿舍里的另外几个人也在忙,涂林订阅了大量的计算机的书籍,在专业课上还在看计算机的书,下了课就扎在电脑旁边。

彭东课余时间全部放在英语学习上,同时还找了份家教,周六周日要辗转好几个高中生家里。

郑清源和李奇伟一直泡在实验室,磨零件磨的两只手都是水泡,每当吃饭,就把嘴伸出来,让黎阳他们喂,当然,最后还是自己捏着勺子,咏唱着勇气的赞歌,一脸视死如归的吃着饭。

向宇天天跟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混迹在一起,甚至连人家出去晚会都要上去献唱……

黎阳跟黄立安约定了,每周的周六早上七点通电话,黎阳在宿舍楼下的电话亭,黄立安和大毛在棉花厂的传达室,俩人分别说最近的学习和生活,然后黎阳给谭帅留言。

上一篇:绿茶吸引法则下一篇:滚,离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