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母不太会当面夸人,等到黎阳和谭帅走了,才跟黎旭和左敏说,“这孩子长的可真是周正,说话也稳重,他爸妈应该也是体面人。”
黎旭赶紧跟父母说,尽量别在谭帅面前提他父母的事情,他听弟弟说,谭帅小时候过的挺不如意的,小小年纪就跑出来几千里,绝口不提家里的事情,想想也知道不是啥愉快的事情。
黎母听了果然不再说,只是叹了口气,那么好的一个人。
黎阳和谭帅并不知道他们的对话,俩人坐了一通公交车,谭帅带着黎阳钻进了一片胡同里面。
胡同里面都是大杂院,曾经象征着地位和富贵的住所,此时里面塞满了人,大的大杂院里面十几户人,小的也有好几户,到处是堆砌的蜂窝煤、白菜和菜干。
冬天家家户户都在烧炉子,一道道白烟被吹的到处都是,十分呛人,跟他们在长寻坡住的差不多,黎阳一进来就有种熟悉的感觉。
在这里,有不少旧书店,价格之分便宜,黎阳买了十几本,这里面不单是他的,还有给徐国华还有涂林的。
弯弯绕绕在这里走了一上午,中午就在胡同里一家小店吃了点东西,然后下去继续在迷宫一样的胡同里走,买了好多双新袜子。
黎阳棉鞋里面都出汗了,谭帅看上去没啥想买的,但是走起来特别起劲,黎阳不明白他是为了啥。
晚上,谭帅去汽车站,司机师傅们都放假了,那么多车都在南山,离不开人。
黎阳把他送上车,这才回到大哥卖衣服的摊子那里。
听说谭帅走了,黎母着急的跺脚,“咋这么急,还有那么多东西没给他装上呢。”
“没事,妈,我后天还过去呢。”黎阳道:“没多远,坐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
尤其是最近B市和海城之间一段高速路通车了,在上面跑的更快。
在黎父和黎母眼中,汽车跑两个小时那就已经很远了,黎阳在外头久了,更远的路都走过,这几百里就不算啥了。
黎母勤快,这两天把过年要吃的菜都给收拾出来了,还用房东的锅蒸了两锅馒头,她是第三次用精白面蒸馒头,开花开的很大,一直在说这面真好。
等到黎阳从B市走时,不单带上了父亲从老家拿过来的各种东西,黎母也跟着一起坐上了汽车。
东西多,黎阳先把米面豆子送去了南山那里,这么多卡车停放在一起,黎母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谭帅可真是能干啊。”
这点黎阳也是同意的,谭帅从前干活白天晚上连轴转,他看着都觉得害怕,这两年他说改了,黎阳没在跟前盯着,并不完全相信。
他含蓄的带着母亲到了那辆红色的马克卡车跟前,问好不好看。
黎母连连点头,“好看,亮,闪的我眼睛都花了。”
好看就行。黎阳心里想,这是用他给谭帅的零花钱买的。
谭帅和刘凯给卡车做维护,黎阳把东西送到厨房,小声跟谭帅说,这里面有他姥爷特意做的猪头肉,都已经切好了,让他中午和馒头一起拿出来热一热尝一尝。
黎母跑这一趟主要是去看肖欣欣,谭帅想送他们娘俩,黎阳已经蹬着三轮车跑了。
黎阳娘俩去卖衣服的铺子,结果却看到那里关门了,以黎阳对他姐的了解,不可能这么早就等着过年,心里就突了一下。
果然,他去找大毛,得知肖欣欣摔了一跤,进医院了。
黎阳看着他妈的脸色一下就变了,一边劝一边往医院赶。
打听了一通,找到病房时,黎母的腿都软了,大儿子动过两次手术,她真是怕死了这个地方。
肖欣欣收拾东西正要回家,看到黎母,惊喜的大叫,“老姨!”
她这一喊,马东利也转过头来。
黎母赶紧问她咋样了,说着话,眼泪就往下掉,在她们老辈眼中,进医院就是天大的事情了。
肖欣欣连忙说没事,同时还锤了马东利两下子,道:“都是他虚惊,我坐在了地上,腿抽筋起不来,他生说我疼哭了,不听我说话,背着就跑到了医院……”
因为有黎阳的母亲在,马东利有了壮胆的,就道:“医生说她月份大了,该仔细点……”
黎母立刻抓住了正在跟她擦眼泪的肖欣欣,“那得听医生的啊,你还能比医生懂的多?”
肖欣欣向来听黎母的话,此时只有点头的份。
就这样,四个人从医院里出来,直接去了他们租住的房子。
大白天的,肖欣欣被两个人扶着躺在床上,黎阳一边生炉子,一边弄饭,黎母把带过来的包袱解开,里面是她在家里缝的尿布和小鞋。
他们这里有个大砂锅,黎阳不太会炖鸡汤,还是黎母亲自上手,黎阳看了,好像就比他多放了两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