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寻坡[种田](174)

黎阳做为大二的学生,半条腿算是跨进了机械这个大门,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他们现在所学的,和人家研究的,差的太多了,这种差距令人沮丧,但是同时也催促着所有人继续努力学习。

交流团里不单有学者,还有很多工程师,重工业工厂的厂长或者技术人员,他们被学生们的热情感染,也临时加开了演讲,虽然讲话不专业,但是内容都是贴近实际生产的。

这个时候,教室里面就得先给本市工厂和企业前来听讲的人让地方,毕竟很多学生离实践还差的有点远。

黎阳连追着一个拖拉机厂的工程师许多天,他都认得了黎阳的脸,还找黎阳提问过问题,俩人用蹩脚的英语交流,旁边的翻译是个很可爱的小姑娘,笑的十分矜持。

大着胆子,黎阳向这位工程师要了联系的方式,他大三以后就有时间实习了,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能去这个工程师所在的工厂去学习。

黎阳学校所在的城市也有好几个拖拉机厂,但是那里的生产线不少都很老旧的,和外面的已经有了明显的代差,他想尽可能的学习更先进的。

这位工程师非常友善,同意了黎阳的请求,黎阳拿着一张纸条,上面是他看不懂文字,高兴万分,回去之后,让涂林给他翻译成了中文。

当天,如愿的黎阳就给海城打电话,给谭帅留言,他要看看苏联的拖拉机和谭帅当年见到的,有什么不同。

当然,他也想看看其他的,通过翻译的介绍,黎阳知道那边的工厂也是成片建造,如果能去更多的地方参观学习,那也是一件幸事。

工厂、学校、企业热情邀请交流团,交流团的演讲场次远远超过了刚开始订制的计划数量,所有人的热情都很高涨。

这天,演讲的地点在本市的礼堂,因为是关于“汽车与拖拉机工程”项目,里面坐着的人是本市第一大汽车企业的人员以及各个学校汽车专业的老师和优秀学生。

声音经过扩音器传出来,黎阳和宿舍几个人缩在棉衣里面正听着,突然感觉后面好像有了骚动。

黎阳回头,先看到是杨帆老师,立刻靠到了一边,想要把位置让出来。

杨帆老师却摆了摆手手,没有往前走,示意周围的同学们继续听,他转头跟旁边的人说了一句话。

他身边的人个子不高但也不矮,看上去三四十岁的样子,头发翘起一撮,眼睛周围有明显的长期熬夜留下的痕迹,相貌不是那种特别好看的,但是看着特别的舒服。

黎阳扫过一眼,正要回头,那人却突然抬头,两个人的视线撞上了,然后那人张嘴说了两个字,“黎阳?”

声音不大,但是黎阳确定应该是叫了自己的名字,心里突然升起一种莫名的感觉。

他觉得,自己跟这个人应该是认识的。

黎阳想要靠过去,那个人却做了个手势,让他先听讲。

四十多分钟后,里面的演讲落幕,礼堂内外响起热烈的掌声,黎阳跟着杨帆老师挤出人群,在门口的不远的地方,那个男人放下遮挡呵欠的手,笑着对黎阳道:“你好,我的小笔友。”

黎阳只有一个从来没见面的笔友,那就是他在报纸上看到的许教授。

“许、许教授……”因为相见的太突然,黎阳既惊喜,又有点不知所措。

许琰伸手拍了拍黎阳的肩膀,“很高兴见到你,想跟你说说话,但我得先进去请教几个问题。”

知道他的时间很宝贵,这次大老远跑过来肯定有事情,黎阳连连点头,“许教授,您先忙。”

黎阳目送着许教授和杨帆老师进了礼堂,站在那里半天,还有点反应不过来。

宿舍其他人靠过来,“刚才那人是许琰教授吗?在报纸上看过他的照片,本人比照片精神多了。”

黎阳点点头,宿舍的几个人一阵跺脚,催着黎阳好好讲一讲,他和许教授是怎么认识的。

许教授的成就没有办法和里面那两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相比,但是他在国内机械方面颇有建树,回国后在很多项目中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且还年轻,是他们机械学生所仰慕的。

虽然初次见面结束有点仓促,但是很快就有了第二次。

第二天傍晚,黎阳刚跟徐国华从外面回来,宿舍就来了一位客人,正是许琰教授。

宿舍里的人都站起来了,许教授笑了笑,“我过来找黎阳一起吃个饭。”

黎阳赶紧把羽绒服穿上,戴上帽子和手套,包裹的严严实实,跟着许教授离开了宿舍。

他下楼之后,往三楼看了一眼,果然好几个脑袋挤在那里看着他。

没去食堂也没去外面,许教授带着黎阳到了教职工宿舍,袁教授住宿的地方。

上一篇:绿茶吸引法则下一篇:滚,离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