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突厥和朱梁的合作算是暂缓了下来。
与此同时,邺沛茗回到冀州后,便下令抓紧时间灭朱梁。
邺沛茗命宋庆柏率领十五万兵马,从冀州一路打到幽州,为了防止突厥人趁虚而入,她也派人给突厥送了一些财物。
只要突厥的胃口还未被朱梁养大到要割让土地,邺沛茗便总有办法让突厥在她这儿得到的好处再一一吐出来。
建贞八年七月,宋庆柏攻入幽州,又连下易州、蔚州。
九月,攻陷了襄州、邓州,一路向北的马锋又进攻了汝州,直逼洛阳。
洛阳东进的路已经被邺沛茗堵死,而且邺沛茗控制了黄河下游的各条河道后,洛阳的粮食也告急了。
为了避免汴州、郑州失陷后,洛阳便要被围攻,朱桓贞便决定举朝西迁至长安,又派了大军扼守洛阳至潼关的要道。走之前还将河阳、河阴等处的粮仓搬空了。
朱梁朝廷这一退,虽然暂时躲过了一劫,可是也十分打击士气。更何况皇帝带着大军走了,洛阳、郑州、汴州的防守力量便薄弱了。
虽然驻守在这些地方的朱梁兵仍在负隅顽抗,但是没有充足的粮草,他们撑不过一年。
十月,朱梁的两位守将因私怨而互相残杀,邺沛茗便趁夜奔袭汴州,没过多久便占下了汴州。
朱桓贞派了援兵,但是攻打了半个月也未能收复汴州,朱梁便撤兵,迫使守着郑州不敢出。
邺沛茗派出使节去劝降朱梁的大将张文,不过对方是个有骨气的人,并不受降。
邺沛茗便派人联系朱桓贞的义兄,昭义节度使朱长庆,许诺他,可以卖给他一个人情,让其子立些功劳,好请封节度使。
朱长庆的地盘在潞州、泽州、邢州与磁州,与河南道平原隔着绵延的山脉。而邺沛茗若是想攻入朱长庆的地盘,必先攻打邢州、磁州。一旦他和邺沛茗达成了协议,保住了自己的地盘不说,还能为儿子也请封到地盘。
于是一番计较后,他便答应了邺沛茗。
朱长庆之子朱珙率兵攻打汝州,马锋“兵败”退出汝州。此战朱珙大获全胜,让朱桓贞看见了希望。
朱长庆便趁此机会提出请朱桓贞封朱珙为河中节度使。河中就在朱长庆的地盘旁边,但是它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若是突厥想从北入,便必须得经过河中,守住了河中也相当于守住了国门。
朱桓贞自然是不愿,便拒绝了朱长庆的要求,但是他又担心朱长庆会心生怨恨,便令其兼任同州刺史。
同州虽然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很明显同州刺史只是一个头衔,并不会真的让他去主事。
邺沛茗便趁机劝降朱长庆。
建贞九年正月,朱桓贞发现朱长庆投降后孚,于是派出刘寻、尹浩等人讨伐朱长庆。
而经过长达半年的围困,郑州、洛阳日益疲弊,朱长庆又分去了朱梁不少注意力,邺沛茗便一举攻下郑州、洛阳。
第143章 天意
洛阳城北倚邙山,南望龙门, 是建立在一处极佳的地形上的都城。正南门的定鼎门建立在洛阳城的中轴线上, 从此处望去, 可见两座山天然形成的“双阙”, 那儿便正是龙门。
全洛阳城有坊一百零二个, 纵横交错着二十二条街道。其中由西向东的洛水将洛阳城分成了两部分。
皇城和宫城正是在洛水的北边。
邺沛茗骑着马从定鼎门进,走过了又长又宽的街道和几座桥, 便到了皇城的正南门端门。
端门前跪着一群官员,而他们的身边围着邺沛茗的鸟铳军, 一支支入鸟铳对着他们, 仿佛他们有任何异动,便会当场射杀他们。
宋庆柏上前道:“大王, 这些都是朱梁没来得及逃跑的官员。”
朱桓贞从洛阳撤退,只匆忙带走了一些朝臣,后来邺沛茗围城, 更多的官员未来得及逃跑,便只能留在洛阳。不过洛阳的财富倒是被朱桓贞及朱梁的官员、将领给卷走了不少, 连粮仓都被烧得一干二净, 一点也没给邺沛茗留下。
邺沛茗看了他们一眼,道:“把铳收起来, 都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跑不了。”
兵士们将入鸟铳收起来后,众多朱梁的官员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起来吧!你们若是不想逃走,要投诚于我的, 我欢迎。或是没来得及逃走的,我也不会对你们做什么。”
朱梁的官员稀稀落落地站了起来,有人还不屑地哼了哼。旁人或许听不见,可邺沛茗的耳力却听得一清二楚。她冷笑地了一下,道:“进城!”
听见命令的将士们都不由自主地打起精神来,精神抖擞地准备走进这座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