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科考只考了进士科和明经科,故而录取的人数也相对少一些。各州府的考官根据名额,定了名次后再行公布,随之又将男女比例等情况报了上去。
其实各州府之所以会这么做,也是邺沛茗的政策之一,她虽然没有明令实施,却主动引导了这样的风向,若是每次科考时,女子录取占比减少,则该州府的官员的政绩便会受影响。
这便跟明清时期,秀才、举人的数量减少,也会影响官员的政绩一样的道理。
这便迫使各地官府开始注重对女子的教育,即便仍旧是有许多人家连男孩子都供不了读书,更别提让女子去进学了,但是在官府的劝导之下,有能力的人家便不会吝啬于让女儿跟着儿子一块儿去进学。
当然,有许多书籍和典籍都对女子不太友好,邺沛茗便下令让明旭主持编撰、修改一些符合发展要求的内容。
若是教材不改,那么世人一辈子都不会改变现有的思想,女子的地位也一样不会有所提升。
邺沛茗做这些事情,阻力不可谓不小,不过好在跟随她多年的人都支持她,她放大招的影响也还未消退,这些事情便都顺利地推行开来。
眨眼便是建贞八年。
前方战事告捷,而邺沛茗又在金陵城内,故而这一年的朝会便准备筹办了。不过朱氏刚薨逝半年,朝臣们也无需为她守三年孝,但是还是低调地办了,并没有办得很隆重。
邺沛茗虽然仍旧是容王,不过“容国”却从次国升为了大国,而加在她身上的官职和头衔又多了校检太师等。陈沅岚仍旧是容国夫人,不过在“容国”前面加了一等,邺思洵也被封了侯,常青被封郡君;邺硕、邺无双皆被封郡王和郡主。
等朝会散去,邺沛茗和邺思洵、邺瑶一起回到容王府与陈沅岚等人过新年,而邺沛茗难得在家中过一次新年,容王府便比往年还要热闹一些。
邺沛茗看着扶着大肚子的常青的邺思洵,跟陈沅岚商议道:“我琢磨着这王府似乎小了些,而澜俞也成家立业了,不若给他另起府邸?”
陈沅岚道:“这王府哪里小了?你若是肯少养几个婢女,多的是地方住!况且人多才热闹,你把他们赶走了,青娘每回来给我请安,都得走一段路,岂不麻烦?”
“这婢女哪里是我养的?!”邺沛茗感觉自己又背锅了,感受到了陈沅岚投来的威胁的眼神,她道,“……行吧,节省一点也好。”
邺氏的子孙倒不知道,因这俩人的一次闲聊,他们将来成年后想另起府邸,即使花的是自己的钱,都得先满足几个条件。
眼看着常青还有两个月便要生了,邺思洵见邺沛茗休息在家,便想请她给即将要出世的孩子命名,即使不命名,给子孙排字辈也好。
邺沛茗道:“邺氏祖上的字辈到了上一辈时便已经没了,故而我也不讲什么字辈了。你是孩子的爹,起什么样的名字,全由你们做主,起好后,再与祠堂说一声,让他们将孩子的名字记下就行了。”
陈沅岚又跑来拆邺沛茗的台,她道:“你莫要听她瞎说,她早就给你们准备了字辈。”于是将一本小册子拿出,上面写了给邺思洵这一脉的字辈排行,给邺硕的那一脉又不相同,甚至邺南的子孙、邺成及、邺成诚等都有。
邺思洵欣喜地接过册子,琢磨了好一阵子,他的子字辈是“时”,孙字辈是“守”,再往下是“世”等,共十六字。上面也有女孩子的字辈,较之男孩的少了许多,估计也是考虑了后世的女儿孙们会外嫁。
两个月后,邺沛茗命人琢磨的司法系统终于有了初步的成果,与此同时,邺思洵也为人父了。
常青生下一个大胖小子,一时之间,容王府上下喜气洋洋一片。邺硕和邺无双趴在床边,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便盯着那比刚出生那会儿好看了许多的小人儿看。
“我当叔叔了。”邺硕笑道。
“我当姑姑了!”邺无双也跟着他重复了一句。
陈沅岚和常青都笑了。陈沅岚道:“对,你们当叔叔和姑姑了,日后可就是个小大人了,要好好读书,方能给侄儿当个好榜样。”
邺无双可不上当,她撇了撇嘴:“娘又拐着弯逼人读书了。”
陈沅岚笑骂道:“你这话可莫要让沛茗听见了,否则你这几日都别想出院子半步了。”
邺无双赶紧抱着陈沅岚的大腿撒娇:“娘不告诉爹爹就好了嘛!”
陈沅岚就受不了她这撒娇的模样,对常青道:“她当初可瘦得很,小小的一团,又孱弱,动不动就大病,好几次都险些救不回来。所以自幼都是仔细着她、紧着她的,这好不容易养好了身子,就越发顽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