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坐拥豪宅园林,仅凭外邦的香料、玛瑙、象牙等都能赚中原王朝一大笔。若是迁都金陵,他们虽然还是大孚的大臣,可却很难插手天兴府的贸易事务。
还有一小部分人认为邺沛茗这是要将皇帝挟持到自己的地盘去,居心不良。
当然,也有相当多一部分臣子支持邺沛茗的决定。
金陵发展了百余年,城池坚固,又占据了长江天险等军事重镇的位置,而且论经济的发展程度丝毫不比天兴府差。
而且天兴府虽然有韶州作为屏障,可这屏障却很容易便被打破。一旦梅关失守,敌军便容易长驱直入。
有了金陵便可北往中原,所以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金陵都是眼下绝佳的选择。
迁都还需做准备,故而邺沛茗嘱托江勋办好此事,她则领兵出征去了。
江勋是支持迁都的那边,处理此事时自然不会懈怠。倒是周督茂问他:“江公也觉得金陵比天兴府更合适当国都吗?”
周督茂此言自然不是出于好奇,而是他想知道江勋是否还忠于大孚皇室。
江勋闻言,沉默了片刻,才道:“若是圣上想当偏安一隅的这弹丸之地的守成君主,天兴府当国都足以。”
他的话是出于全局考虑,周督茂便不再多言,他觉得自己还是保住小命要紧,饶是他信得过江勋,可有些话却不能轻易说出口,否则总会传到邺沛茗那儿去的,届时兴许就是他的死路了。
邺沛茗在征讨刘励期间,朱徽派人给她送了一封信来,大意是要册封她为皇帝,只要她肯成为大梁的附属国,向他称臣。
周督宁的死已经引起了朱徽的注意,若邺沛茗不从,他便大军南下,再与刘励联合,她届时有火器在手,也难以抵挡。只是她若是从了,却又要注定背负骂名。
麾下众人吵了许久,邺沛茗才道:“都不必争吵了,罗源,你让人给朱遥喜再送一车金银珠宝。”
朱遥喜是朱徽的次子,被封鄂王,不过因其生母只是一个营妓,故而他常常为其他的兄弟所看不起。只不过,他的王妃生得美貌,被朱徽垂涎,常常召进宫侍寝。
王妃常常在朱徽耳边替他说好话,他在朱徽跟前的受宠程度便比嫡子还高。
只是他的出身决定了他与皇位无缘,而他若想要出头,便必须得靠自己争夺。
早在建贞三年,朱徽篡位之初,邺沛茗便已经派人潜伏到朱遥喜、朱徽嫡子朱桓贞等人身边,以金钱诱惑之,在他们的耳边灌输岭南道的势力并不足为惧的思想。
所以这么些年,朱徽才注意到邺沛茗,便是因为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
邺沛茗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便是让朱徽无暇再注意到她这边,可是如今中原的战事减少,朱徽自然会将目光投到这边来,故而,朱徽死了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建贞五年注定是比往年更加混乱的一年。而在后孚国土的那边,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迁都事宜。
金陵城的王府依旧是邺沛茗的府邸,而新皇帝要住的宫城,是新修建的,比天兴府的要大一些,待周督茂等人千里迢迢地迁徙到了金陵时,那宫城才建完正殿。
加上他们到金陵时已经是腊月,天上总是下着鹅毛大雪,加上江南湿冷,从天兴府生活了多年的众人不太适应。
反对迁都的一些人便借机发难:“近三个月了,宫苑怎的还未修建完毕?”
江光临面不改色地道:“如今大军远征,而国库紧张,故而修建完整座宫苑耗时需得两年。如今圣上还未大婚,身边也只有太上皇后与孟太后,故而正殿就足够了。”
“这也太寒碜了!”
江光临瞥了他们一眼,对新皇帝道:“臣听闻诸位公卿在天兴府时将市舶司当成了自家的仓库,随意将香料、玛瑙、象牙等珍贵之物卖予刘楚、朱梁等地。诸位公卿的身家怕是足以匹敌国库,不若……”
这些叨叨的人赶紧夹紧了尾巴逃了,他们还得去置办府邸呢,至于新皇帝住得怎么样,他们便不操心了。
江光临又去请示了陈沅岚,才为新皇帝添加多一些煤、炭以取暖。
周督茂在江勋的面前称赞了江光临一番,也没有对自己的宫苑还未修建完毕而不满。
在金陵安顿下来后,周督茂又见了陈沅岚。
陈沅岚在邺沛茗还只是越忠王身边的一名亲卫时便已经与太上皇后朱氏、太后孟氏有往来,而如今她们的地位虽然依旧有差距,可是谁都知道,她们在此处说十句话,也不抵陈沅岚一句话有用。
不过知道邺瑶与周督茂年纪相仿后,孟太后又动了心思,想让邺瑶嫁给周督茂,以此来稳固周督茂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