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靠百姓的推广种植颇为困难,故而邺沛茗每到一处便让当地种植。邺沛茗虽然重视这些作物,可不管是荆湖的刘励,还是吴越的徐知行都未曾重视过,加上他们也不懂得如何种植,底下的地主更是不愿浪费田地去种。
也是后来徐廷翰打听到的,邺沛茗的军粮便有一部分是红薯,她不仅派发给兵士们苗米,还有这些红薯。若说十万兵马五年需要粮食三百五十万石,在有红薯的情况下,兵士不仅可以吃得更饱,而且还能将多余的粮食拿给家人食用,使得他们更加忠心……
所以徐廷翰认为,这才是邺沛茗的军队从未听说过缺粮的原因。
兵士吃饱了,却没有被养成骄奢淫逸的性子,这又是因为军纪严明的原因。每攻下一座城,邺沛茗总要强调一次军纪,对待违反了军纪的将士,她总能铁面无私地予以处罚。自从出了几次被部下背叛的事情后,邺沛茗更加注重赏罚分明,所以底下的部将也没有要背叛她的。
而在军器上,他并不知道邺沛茗是如何做到研发出那么多火器来的,即使吴越也下了重本研究火-炮等,却始终不如邺沛茗的有威力。加上邺沛茗的飞火作坊管理严格,他们愣是没机会安排细作进去获取机密。
面对“国”富兵强的邺沛茗,即便是拥有苏湖这等膏腴之地的他们,失败似乎也是正常的。可徐廷翰不甘心,他本能成为一方霸主,逐鹿天下,却得早早地被打败,还得臣服于人,所以邺沛茗派使节前来,又何尝不是给了他一次机会呢?
他本想扣下邢文成,逼迫他说出邺沛茗的秘密,可邢文成并不畏惧,道:“我不过是都督帐下的一名小小推官,死不足惜。”
徐廷翰又想策反他,他不为所动,反而对徐廷翰道:“徐大都督奉朱梁为正朔,所得赏赐不过珠宝数十箱、美人数十,以及虚有的官职。可刘励向朱梁称臣,却被加封楚王。莫非徐大都督仍旧打算继续下去吗?”
徐廷翰面色十分难看。
第127章 吴灭
建贞四年十二月,徐廷翰在深思熟虑下决定向大孚称臣, 他让邢文成带着议和书回去, 然而邢文成还未离开金陵, 便有人告诉他, 金陵城中恐有异变, 令其速速离去。
邢文成知道这是邺沛茗安排在金陵的细作,便不敢轻视, 赶紧换了一身褴褛的衣衫逃出了金陵。没多久便听到金陵城内发生兵变,担心朱梁责难的武将见徐廷翰一意孤行想投降邺沛茗, 便举兵杀入都督府, 斩杀了徐廷翰,又打开城门, 将卢力和徐廷光迎入了金陵。
邺沛茗拿到了徐廷翰的议和书,以议和书为名,出师讨伐弑父杀兄的徐廷光。徐廷光又担心还有不少徐廷翰的心腹在军中, 便安排了自己的亲信去监视那些将领。
宣州等地方不少指挥使皆是徐廷翰的拥护者,见徐廷翰被杀, 无能的徐廷光又不信任自己, 一时之间军心大乱。邺沛茗趁虚而入,率领五千铁骑攻打吴越兵主力, 将领无心应战,连失宣州、常州两座城。
南北对抗,南方主要是依托长江和淮河,故而军事重镇俱是围绕着长江和淮河而形成的, 其中淮河边的庐州、长江下游的金陵,而围绕着庐州和金陵,又有几处紧要的关隘,只有扼守住这些关隘方能有力地对抗北方。
长江易渡的南岸渡口有与和州相对的采石渡和与扬州相对的丹徒,采石位于金陵西南,丹徒则位于金陵的东方。这几处都有重兵屯守,故而卢力才不能轻易地挥师南下。
当然,除了这几处还有安庆等重要的防守之地,而邺沛茗在攻下宣州时,便已经令宋庆柏派重兵把守住安庆,而她则集中兵力对付金陵。
她命飞火坊连日赶制的增强版火-器“鸟嘴铳”也在开春之际生产出来,不过因材料有限,只有一千支鸟嘴铳。
这鸟嘴铳也是邺沛茗以系统的武器为模板,让他们制作的。比起之前的火-器,这支鸟嘴铳比之前的突火-枪、火-铳更加先进,威力更大。
作为射击类热武器,鸟嘴铳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性能、威力上都远胜于眼下的所有武器。它作为单兵使用的手铳,不仅便于携带,而且适应性和应变能力都很强。
除了邺沛茗底下的大将各配备了一把以外,邺沛茗还组了一支“鸟铳都”,以宋庆柏统帅,让邺瑶为副指挥使,算是让她提前感受战争的残酷。
陈沅岚自然是不愿意让邺瑶上战场,即使指挥使和副指挥使也只是待在营帐里下达指令,可毕竟有敌军会突袭到营中,他们还是会遇到危险的。而且邺瑶才十五岁,又是女子,她和邺沛茗要面临的阻碍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