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人插嘴道:“你知道什么?我听说都督早年还是先王亲随的时候便曾与一女子有过露水姻缘,那女子还为都督生下一子。不过都督碍于夫人的面子,不肯相认。”
这件事情钟昆山倒是略有耳闻,不过他见邺沛茗平日里丝毫没有提及这对母子的存在,仿佛不知道他们一般。而她也不是那么冷血无情之人,所以这当中是否有什么误会呢?
这边因为有了歌舞便热闹了起来,偏院里,陈沅岚的到来也使得偏院的气氛活络了起来。
陈沅岚来此之前,诸将的家眷都显得有些拘束,但是她一来,众女眷的话便多了起来。毕竟陈沅岚素日里注意跟她们保持往来的关系,好在另一面替邺沛茗稳固与诸将的关系,所以她们与陈沅岚更为亲近。
不过因为陈沅岚如今贵为郡夫人,有些女眷则会感到些许拘束,不知是否会越礼了。好在陈沅岚劝她们不必多心,又与她们聊起了眼下正备受瞩目的邺知与苍梧郡主的婚事。
即使陈沅岚不去查,这些女眷也都将苍梧郡主的情况查个一清二楚,而后跟她说:“据闻那苍梧郡主体弱多病,恐难有子嗣!”
这一情况陈沅岚也清楚,但是邺知连这都能接受,她便没什么好说的,便对她们道:“不过是谣言,我们要相信王爷和王太妃。”
这时正在底下自顾自地聊天的几位女眷所说的话题引起了陈沅岚的注意,她稍微问了一下,便得到了答案:“听说兰家将兰夫人嫁给了齐仲将军呢!”
“这是何时的事情?”陈沅岚忙问。
“就在前不久!齐仲将军的妻子前几年便去了,这么些年又忙于军政而未曾续弦。自他两个月前去见越王,从番禺经过的途中受兰家的邀请到兰家落脚,便碰到了兰夫人。后来兰家人便做主将兰夫人许给齐将军做续弦了。”
“王爷……答应吗?”
“兰夫人都被遣送回兰家,再也不是先王的侧妃了,王爷也管不着呀!”
她们议论了许久,都无人关心兰夫人的想法,陈沅岚不由得问:“兰夫人可是自愿的?”
“不自愿又能如何?终身大事不都是爹娘父兄做主的!”
陈沅岚不由得感到悲哀,可不是嘛!她当初嫁给宋阌,便是爹娘做主的。幸好她后来还能遇上邺沛茗……
“不过我听说,是兰夫人自愿的,是她主动向父兄提议,让她嫁给齐仲将军的。她如此聪慧,可她那胞妹便不怎么聪明了,她失去了兰夫人的庇佑,在广州的日子十分艰难,又拒绝了兰家的条件,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到了韶州。”
提及兰怡,这里的气氛便有些怪异了,陈沅岚也是后知后觉地想起了兰怡来,也知道为什么她们会如此。即便知道邺沛茗和兰怡根本就没什么,可也止不住这些人胡思乱想,她问道:“兰姑娘来了韶州?”
那不知道兰怡和邺沛茗的传闻的女眷继续道:“是呀,因为兰家想让她嫁给一位商贾,但是她不愿意。而她在广州孤儿寡母的时常被豪绅滋扰,便离开了广州,来到了韶州,眼下正在绣庄教人刺绣营生呢!哎,也不知那个负心抛弃她的男人是谁,怎忍心抛妻弃子让他们备受欺辱、做得出如此狼心狗肺之事?”
随着这句咒骂的说出,场面一度陷入了死寂,众人忍不住替这位女眷感到担忧:要不要告诉她,这位负心的男人便是邺北呢?
第104章 私奔
韶州自有邺沛茗的打理后井井有条了,其减轻徭役、降低赋税, 并选拔任用贤良之人为官, 使得政治清明, 百姓也能安居乐业。而其招抚流民的政策也使得户口和人口都在迅速增加。
而邺沛茗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 也合理发展手工业、商业, 故而韶州城内各种官私作坊林立,其中以纺织为之最。
纺织的官作坊有两家, 原先属于少府监管理,而如今成了邺沛茗做主的作坊, 其按织纫、轴线、练染等方面分成规模十分庞大的部门。
而在官作坊产出的布、绢、纱、罗、锦等大部分都会交纳入府库, 以便邺沛茗对外交流时所用。小部分则是对外出售,毕竟官作坊所出的料子比私作坊要多。
韶州城内大小私作坊便有八家, 更别提在乡间以小作坊存在的别的作坊。而邺沛茗鼓励手工业的发展在于降低这些作坊的赋税,使得他们能够扩大规模、提供大量的岗位。
不少流民过来后没有土地的,便会到这些作坊去谋生, 在纺织的作坊内,若懂得纺织、刺绣, 则更为受到作坊主人的青睐。而这些作坊的门前, 每日都会有许多在家无事的妇人打听是否招绣娘,可见其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