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夫人留在了最后,翠花领着她参观了大梨村的挂面作坊,还看了庄子里种的辣椒:“老夫人,这些就是辣椒了,今儿菜里的辣味就来自它们。”
对于袁府的辣椒,高老夫人知道的不少,她看着这满地红彤彤的辣椒,欣喜的问:“你这今年产量不低啊,明年可是要大面积种植呀?能给我们一些种子么?”
翠花点头:“明年肯定能大量种,老夫人,不用给您种子,明年啊,我们多育苗,您直接来领苗回去,很好养活的。”
“那可太好了,你这辣椒要得,吃了热乎乎的,我很喜欢,说好明年多给我留点苗哈。”
“您让人把要种的土地丈量出来,苗我给您包啦!”
高老夫人笑眯了眼,这袁夫人是个大方人,她要回去问问管家,他们在京郊的庄子也是不少呢,这个辣椒很不错,她很看好。
翠花明年的辣椒苗,要送的人可真不少,除了婆家、娘家、老村人,皇庄也要种一百亩的,她都承诺了帮育苗的。
明年之后,大夏的辣椒就能被大面积种植了,给大夏朝添加的,可是一个重口味。
热热闹闹的抓周礼结束后,袁府雇了村里的妇人开始摘辣椒,一天一百文呢。
摘完了辣椒又要割麦子了,麦子割完又开始做挂面了,这到过年才能停下来啊,三个村儿的媳妇子,早就盼着这天了,干起活儿来欢声笑语。
第九十七章 豆瓣酱
这个季节的日头很辣,也是做豆瓣酱的好时候,办完抓周宴后,翠花今年最重要的工作开启了。
豆瓣酱的制作最核心的是霉豆瓣和辣椒,还要许多许多的盐巴。
大梨村袁府,翠花把袁大妹、张氏、李大娘叫到正院来,和她一起劈干蚕豆,蚕豆得一分为二,泡上一整夜,方便脱壳儿。
马氏和两个儿媳,在抓周宴结束后就回了京城,她们对能呼奴唤婢的日子更喜欢,比翠花这个伯夫人还有做贵妇的潜质。
翠花看着她娘似乎不太高兴,问道:“干啥呀?不乐意给你闺女干点活儿啊?”
张氏白了她一眼,看了看袁大妹和李大娘也都不是多嘴的人,对翠花嘀咕。
“这老二家的娘家侄儿侄女,不是让姑爷派人给接来了么?老二家的就是个不知礼的,小姑子都在家门口,都不来道个谢的!谁该她的不成!”
说到她这个儿媳妇,张氏就很不痛快。
“一开始听到她娘家的事还哭晕了,醒来后,我的天,就差没把他们房里的鸡和布全给霍霍了,成天的杀鸡,都给她侄儿和侄女做了八身衣裳了,还不罢休!”
“让我想不通的是,她对咱胡家的侄儿侄女,可没见她给过谁一颗糖,你说,我咋能不生气?”
翠花对这个二嫂印象一直都挺一般的,交情不深,不过她也见不得她娘不高兴。
“娘,人都向着自己的血亲,正常得很,说白了,我这哪里是看她,我这是看我亲哥面上才管的这事,谁家少鸡吃?爱做衣裳就做去吧,小川在我府上,还差那身衣裳?”
“你就想想,我对小川他们的心意是不是同二嫂一样?我也乐意给我娘家侄儿侄女吃喝穿戴啊!不过是,我家更富裕些罢了,家里负担得起。”
“当然,我肯定不偏心,袁家的侄儿侄女我同样对待,大姐,你家丁豆豆,你和姐夫要乐意,放我家养我肯定当小五小六一样待。”
袁大妹笑嘻嘻的说:“那感情好呀,等我家豆豆上学堂的时候,我给你送来,说过不偏心的哟,我记着了。”
张氏听了这两人的话,叹了口气,家里三个儿媳妇,可没一个和翠花处得和袁大妹一样好的,她家这些媳妇子,不提也罢,真是眼不见心不烦。
劈了一整天的干蚕豆,足有上千斤,泡在大木桶里,整整一夜,脱去蚕豆的外衣后,将泡过心的蚕豆瓣洗净,沥干水份。
然后烧开一锅水,将豆瓣放上蒸笼蒸熟透,凉透后,等豆瓣表面水汽收干。
簸箕提前洗净,晒干,铺一层青菜叶,再将凉透的蚕豆瓣铺匀,上面再盖上一层青菜叶。
将簸箕放到阴凉处发酵,十日左右,蚕豆瓣会长满毛霉,再把发毛的豆瓣在太阳下晒干,变成干毛豆瓣备用。
翠花选了个晴朗的日子下酱,将白酒、盐、放入烧开的开水里面,等开水凉透后才倒入大酱缸里,最后把干霉豆瓣也倒进去,搅拌均匀,上面用干净的细纱布盖住,暴晒。
上次在盾鱼岛黑下来的那批盐巴,黑娃又给弄了出来,做酱,盐巴需求量可是不小,翠花还给他唱赞歌:
“老公,你这一举动可太合我心意了,咱这做起酱来,省了不少银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