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对着半片野猪肉发愁,天气太热也不好留不是。最后决定把肥肉和瘦肉全部分离,瘦肉用盐腌制,简单调味后用炭火烘干,做成肉干儿,肥肉熬成猪油,放点盐耐放,骨头全部炖汤,全家啃了一整天肉骨头。
纳完秋税,果不其然,家里剩了不到五百斤谷子,家里买个盐巴全靠马氏几只鸡下蛋。老袁头是个木匠,老二当年学了半年,实在太笨,最后自己要求去打铁,这个活靠力气的多,比木匠好学。
所以老袁头继续给村民做家具的干活,袁老二则回去镇上打铁。
西南这地还要种一季麦子的,但是今年的稻田都干裂成啥样了,啥也种不活啊,没有红薯和土豆的大夏朝,粗粮它也没有不是。
胡老爹这天来了袁家,扛了一袋子的野物,山鸡和兔子,他说因为两片青山大火,动物们都疯狂逃到他们家所住的那片大峨山去了,猎物很多。
老天不下雨,导致今年的粮价都比往年贵了三成,也是来告知闺女一家好早做打算。饭都没时间吃,放下东西胡老爹就要往家去,翠花从柜子里偷渡一竹篓的龙眼柿给老爹带回去。
“爹,这是我上山摘的野柿子,不知道是啥原因,居然都没有籽的,你给我娘和我的侄子侄女们带回去,多少是个心意不是。”
“你家这谷子不多啊?能够吃么?”
边说还边塞了翠花一个小银锭子,看着有五两的样子。
“你可别跟我推搡,老子自己赚的银子,想给谁花给谁花!这粮价这么涨可不是办法,你拿着多买点粮存着,别饿着我的两个大外孙了!”
老人家对今年的冬季很是发愁,自己这个闺女,男人也不在,娃还那么小,日子过得愁人哟!
看来还是要想办法给家里增加多些的粮食,空间里的粮食只能平时少量掺合,还得有能过明路的粮食才行。
古代妇女出去赚钱不是很方便,而且突然会个什么赚钱的法子也容易引起关注,翠花和黑娃苟了几十年没被发现就是本着闷声发大财的理念,出风头死得快呀!
两口子在空间里再次相逢之际,黑娃也很是赞同她的观点,粮食,金银咱都不缺,要的是如何符合当下国情呐。
看着这白绒绒的棉花,冬天的衣物也让人犯愁,村长成天唠叨今冬要大寒,要提前准备过冬的衣服啊,这些只能靠翠花发挥想象力了,伤口完全好了的黑娃得随队伍再次开拔了。
第八章 魔芋粉丝也是粮
缺衣缺食,在自己房前屋后都走了无数遍,翠花的燃眉之急也没得到解决。
这天,马氏突然道:“大头他娘,家里魔芋该挖了啊!”“可不是哟,娘,你要不说,我都忘记了!”家里最远的坡地上,老袁头还开荒种了两亩魔芋。
川省食魔芋豆腐不知多少年历史,相传是峨眉山的道士发明的。反正在翠花记忆里的大夏朝,自家山民和村里都吃,有肥肉的口感,很适合老人家,若和大油之物混搭就更显其美味了。
后世的魔芋真的给玩出了多少花样来,除了魔芋豆腐,魔芋爽,关东煮里面的魔芋丝,还有干魔芋粉丝。
那会翠花有阵子很爱它,饭店里面的魔芋品类都是自己家做的,这么健康的食品,很有饱腹感,且很利于减肥,是多少减肥妹妹的心头爱。
顺着这个思路下去,如果把魔芋全做成魔芋粉丝,晾干,和红薯粉条一般的做出来,吃的时候很方便,也很有利于储藏啊。
毕竟做成魔芋豆腐以现在的储存条件也放不久呐。想到这个可以纳入粗粮范畴的食物,翠花心情大好,且这个魔芋豆腐家家都会做,没太多的技术含量,只是把豆腐状变成粉条状而已不算出奇。
挖了整整三天,才把坡地里的魔芋挖完,全靠人力一背篓一背篓的背回家。看着堆了一屋子的黑坨坨,真是芋生不可貌相。
“爹,我想请你帮我做个漏勺。”“ 啥样子的呀?”
“就是在咱家水瓢的底下给我多钻几十个孔,我想把魔芋豆腐做成魔芋粉丝。”
“那容易,就半天功夫的事,我给你做几个!”
这算什么要求,也没糟蹋粮食不是,动动手的事儿,不到一天,老袁头给打了两个比大人脸还大的木瓢,在木瓢的底部钻了几十个孔,儿媳妇说要把粉团糊糊从这个孔里漏下去,老袁头琢磨出了孔距。
要做魔芋粉丝得先把魔芋淀粉给做出来:把魔芋整个削皮,削皮后的魔芋和芋头一样白胖胖的,在木桶里切成碎块,加水在石磨里面磨成芋泥浆水状,然后整个芋泥静置一晚上,轻轻把面上的水倒掉,桶底就留下白白的魔芋淀粉,块状的魔芋粉在太阳底下晒上三天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