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乱世江山有何用(152)

作者:柒条鱼尾巴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许老太瞄到她的动作,生怕孙女又大手大脚往外盘东西,连忙过去从她手里拿过罐子,打开塞子一闻,悄咪咪捅了捅孙女的后腰,低声道:“这可是菜油,你要干啥?”

老百姓吃油,大多从动物脂肪里提取油脂食用,植物油量少且贵。

“我想把黄鳝煸干水分,存到路上吃,用菜油更香。”起锅的时候撒点辣椒面和细盐,香喷喷,大夏天也能放十天半月。

过了明路的食物,时不时能名正言顺打打牙祭。

许老太瞅瞅一脸馋嘴相的孙女,硬生生把要骂人的话咽了下去:“知道了,我来掌勺吧。”

就怕她不知数的霍霍油。

“行啊。”许问枫答应的爽快,但人却坚守在锅边,不停出言指导:“阿嬷油太少啦,煸不干就粘锅啦。”

“油再来点。”

“翻快点啦。”

老太太面部抽搐,暗暗深呼吸,几度忍下要骂人的洪荒之力。

最后得到两簸箕干煸黄鳝,一簸箕放在营地给大伙解解馋,一簸箕用油纸包扎好,一包差不多一斤的量,一共十包。

一罐油用掉大半,老太太心口哗哗的淌血。

许问枫塞了八包在自家板车里,剩下两包给了老太太,许老太淌血的伤口稍微止住了一点。

不可否认,确实香,油水也足,还经得住放。

“什么东西,好香啊。”摘野果子的娃们连蹦带跳的回来了。

小如意带着娃们采回来三篮子红彤彤的树莓果,许问枫把一篮子树莓倒在瓦盆里:“这盆洗了给你们吃,其余的你们按人头平分,留在路上吃,用树叶包起来两三天不会坏。”

岩滩村十岁以下的孩子总共才17名,加上大姐两个孩子也才19名,一人能分不少。

“不吃了,不吃了。”小如意带头呲开嘴,娃们跟着呲牙,露出两排染得血红的牙齿,咝咝地说:“牙齿酸。”

孩子可不像大人,看到好吃的东西能忍住,这不一边摘一边吃了个饱,也幸好古代没什么污染。

许问枫失笑:“是不能吃了,一会肉都咬不动了。”

听到咬不动肉,娃们啊了声,后悔吃太多野果子。

许问枫瞥一眼姗姗来迟的的狐裘公子,皱眉道:“他们小,你是大人,在一旁光看着也不制止?”

要你何用啊!

祁寻不理她,径直往水边走,漱口去了,他牙也有点酸。

许问枫:……狗脾气!

第117章 走出山脉

落日余晖洒落林间,外出打猎采集的人陆续回营。

狩猎组和采集组皆收获颇丰。

只停留一夜,野菜没办法晒干带走,就收集了今晚和明早食用的量,采集组主要找根茎类食物下手。

最让许问枫惊喜的是,采集组除了带回来几大筐木薯葛根外,额外收获了一板车沉甸甸的参薯。

参薯别名,脚板苕、大脚薯。

此物根块肥大,长得也很有特色,非常相似人的脚底板,关键产量高,单株块茎产量一般可达10kg,高产的甚至可达50kg。

耐高温耐干旱,耐放。

它跟山药是“亲戚”关系,所以它也是淀粉含量较高的一种食物,完全可以当主食食用。

存放得当一直可保鲜到翌年下种前后,在没有地窖的情况下,一两个月没问题。

“婶儿,你们挖干净没有?”许问枫问采集组的领头人巧菊。

巧菊不确定道:“应当没,我们是最后才在一个山坡上发现它的,挖了不多时,天色就开始暗了,没敢继续挖。”

许问枫说道:“我去看看。”

巧菊道:“我带你去。”

许问枫:“不用,循着推车的印记不难找。”

巧菊连忙拉住她:“你别一个人去,那地儿要穿过一片树林,不大安全。”

曾大勇立马道:“打猎组的人都回来了,我去叫几个人。”

许问枫默许了,反正也没打算放空间,多去几个人也好,万一遗留的多,明面上她一个人运不回来。

一行十人,很快找到脚板薯生长的山坡,顺着采集组留下的泥坑向周边挖,一块块肥大的块茎露出土面。

整块山坡长满脚板薯,巧菊她们大概只挖走三分之一。

许问枫他们又刨了两板车出来。

一辆板车能放六个箩筐,一筐一百多斤,多走一趟,意外多收获了千余斤的主食。

营地烟熏火燎,热闹非凡。

三排土坑灶,一排三层大蒸笼,蒸的是要带走的干粮窝窝头。

一排用铁锅在烀肉。

一排陶瓷瓦罐炖的是泥鳅野菜汤。

拉回营地的脚板薯许问枫吩咐巧菊带人卸下三分之一,和木薯一起蒸熟捏成丸子,明天过后要尽量减少埋锅造饭,趁着最后的风平浪静日夜兼程多赶几段路。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