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拂/苏招,参见将军。”待他说完,苏家兄弟上前一步朝季南珩行礼,苏拂多说了一句,“主子对我兄弟二人有恩,我等赴汤蹈火愿为主子效命。”
“不错,殿下御下有方。”季南珩颔首,没再叫他二人退下,“殿下……玉郎有心事?”
“舅舅。师尊是我此生最敬重、最重要之人!若没有师尊教养爱护,我和珑儿早就死在难民堆里了。虽不知舅舅听谁说了些什么,但方才遥之说的话,我希望不会再有第二次,否则……莫怪我翻脸。”最后这句话已是说得很重了,季玉朗看了眼舅舅,希望他能够明白。
“舅舅先前不知……遥之自小跟着我从军,口无遮拦习惯了,我们也是方听绥南王说了些不着边际的话,你别往心里去。”
“绥南王……他身边的侍卫岑焱是岑叔的兄弟,那日我险些出事,师尊为了护我受了重伤,危急之下才教岑焱听了那些话去。从来英雄不问出处,师尊年轻时受制于人亦是无可选择,但绝非旁人口中诋毁的那般。”
季玉朗说这话的时候,不免想起几月之前,自己也曾说过同样的话。而经由他口中说出,远比季迁这样的外人随口一句要伤人许多,一时神情有些黯淡。
舅甥俩谈及这些年的经历,季玉朗言道:“当年岑叔引开追兵后,我带着珑儿混入难民队伍中,被师尊收养之后,为避免日后麻烦便化名季玉朗,珑儿则被我改名为玉声,那时她还年幼,我一时没看顾好教她生了场大病,虽说这些年一直养着,但终究伤了根本,问刀楼远在北境丹州,我也不好带着她去找外祖父和舅舅您,再则当时我们身边无可信之人,唯一可以证明身份的龙佩被我路上典当给玉声换了些吃食和药,亦无身份凭证,这事便这么拖了下来。”
“舅舅惭愧,当年没护得住你们兄妹,害你们辗转吃了这些苦。”季南珩听得揪心,那是姐姐与姐夫一家出事,圣上发落楚王,连斩数名官吏,朝堂之上鹤唳风声,他竟不知中间还有这么一茬儿。
“不怪舅舅。荣王叔谋划这么天衣无缝,甚至将罪责通通推到了楚王叔身上,必是做好了十足的把握,那时即便我与珑儿无事,怕也同样是蒙在鼓里。也是机缘凑巧,师尊身边有一能人,与朝廷颇有些渊源,我通过师尊的路子与此人结识,才知晓当年事,拿到了书信证据。也是幸得有师门上下照顾,珑儿这些年来平安长大,有时宠得无法无天了,连我也说不得,一说就跑到师尊身后扮鬼脸。”
“两位殿下都是有福之人,若是姐姐九泉之下得知你们无事,必然也会欣慰……”听季玉朗提起和妹妹这些年的经历,言语中带着宠溺,可见这十多年来确是没受过苛待。
舅甥俩又叙了些家常,季南珩发现外甥的课业竟没有拉下,虽说学了些江湖武艺,却没有染上江湖人的匪气,且举手投足愈发有当年永穆太子的模样,心中有了计较,便出言托季玉朗代他父子再向朱怀璧转达歉意。
“不知玉郎接下来有何打算?前些日子,天子下诏命我回京述职,玉郎可要一同回去?”
“……”提起回去,季玉朗却没有立刻应下,“舅舅要即刻动身北上吗?”
“玉郎若有未尽之事,等些时日也无妨。我们暂且不着急离开,玉郎想好了来找舅舅便是。”季南珩见他犹豫,便猜多半与那位朱楼主有关,本就是为了赴绥南王之约提前了时日出来的,他倒也不急于这立时三刻的,便安抚了几句。
“那这几日舅舅与表弟就在此处暂且落脚,我如今也算是问刀楼的楼主,这里比城中其他地方都要安全些。”见季南珩起身要走,季玉朗连忙挽留。
“……也好,只是先前自绥南王那里听到了你的消息,我便令将士们去崇阳城打听你的下落,这会儿还需要去通知他们一声。”
“问刀楼在崇阳城也有别院,我与舅舅同去,珑儿也在那里,正巧让她与舅舅相见。”
“好。”季南珩颔首应下,能见到外甥女亦是件喜事。
“苏拂去安排辆马车,苏招留在这里伺候着。”季玉朗将侍卫留下,自己则起身准备先离开一阵,“舅舅且在这里稍歇,我还有些话要同师尊说,先失陪一会儿。”
季玉朗从与舅舅相认的喜悦中跳脱出来,一时竟有些茫然。
相认回朝,向害了他一家的荣王叔报仇,本是理所应当的事,却在意识到即将与朱怀璧分离时有了犹豫。
他不该犹豫的,但一边是父母血亲之仇,一边是爱慕敬重的师尊,他哪一边都不想割舍,便像个没头苍蝇似的在园子里乱闯,直到误闯入隋晋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