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放说还没。
荣子秋就带着他先去食堂。
刚好他的新续弦妻子在食堂,看见苏放来也非常开心,“是得意弟弟啊。来,这是早上还剩下的鸡蛋油条豆.浆,你将就吃些,等到了午时,就有其他好吃的了。”
“多谢嫂嫂。”
苏放看荣嫂子都一副普通乡妇装扮,不由得有些诧异,不过让他更好奇的是这个油条豆.浆,就忍不住问了两人。
荣嫂子说:“这些啊,就是咱们寨子里的早餐标配,全都是用黍豆做出来的。还有其他的,后山一大片菜园,全都是自家种的,养的牲口,能满足咱们扛鼎寨那么多人口的伙食。”
苏放吃了一口油条,又喝了一口豆.浆,这口感一下就让他怔住了。
荣子秋:“不错吧?兄长肯定不会骗你。夏寨主说了,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所以这个大食堂,专供大伙儿吃饭。上工的人免费吃,没上工的交钱也能吃。就你这份早餐,也就两个铜板吧。”说着就给妻子塞了两个铜板。
虽然他算是炼铁厂的小领导,但吃饭该付钱的还是得付钱啊。
不然让人抓住了,那可就是要按食堂的规矩处理了,罚三倍的银钱。
“这个,是油膏泡过的。”苏放捏着吃剩下一节的油条,“那是多金贵的东西。”
“对于别人来说是,但对我们扛鼎寨来说可就不一样了。反正人人都能吃到,你且好好吃着。”
荣子秋说着,还贴心地给他剥了个鸡蛋。
荣嫂子说,“寨主说天天吃水煮蛋也腻歪,等回头去搞些茶叶来,给大家做什么茶叶蛋。食堂后院也腌了几缸子的菜,到时候啊也能放早餐里大家一起吃。说是增加菜色,换着吃,免得大伙儿吃腻了。对了……还有那什么肠粉,蒸饺,以后都有。”
总之,扛鼎寨里绝对不缺少吃的,还能吃出很多花样来。
夏悠悠为此还特意让丽娘选出几个伶俐的,下到武阳县里头去开早点铺子,现在生意也是红红火火。
苏放很快就吃完了豆.浆油条,还非常意犹未尽,但看时辰很快就午时了,不然他还要问荣嫂子再要一份这样的早点。
“吃饱了吧?那咱们接着走。”
“嗯。”
荣子秋又带着苏放去逛了山寨里的孩童们上学的学堂。
学堂里有三位老师,每上七天就放两天假期。
现在刚好是上课时间。
上面是之前夏悠悠请的年轻夫子,正在教孩子们学阿拉伯数字。
孩子们还配合算盘拨弄,学得非常快又有意思。
苏放对这个数学听得可以说是如痴如醉。
一站竟然就站了三刻钟,等人夫子下课,他才舍得动身。
“怎么样?这就是咱们寨主说孩子们要学的数学。还有个语文,还有生活学,总之大大小小,起码要学个四五门课程吧。寨子的孩子们也不算特别多。小学堂就是有三个班,一百多个孩子都是寨民孩子。这里还有什么托管班,那就不需要什么含金量了……”
说着就又带苏放转去了托管班,那里大多数就是三五岁的小屁孩儿,部分村民家的还是寨民家的,全都是丽娘那边的几个娘子带人管,还有一些没办法去上工的村民的妻子们。带孩子们的日常也非常简单,让他们安静地玩玩一些数字玩具,随便学学,念念诗歌,做做游戏。
因为不需要特别的技术含量。
有些娘子会跳舞的,还能带孩子们跳舞。
和那边七八岁才能开始上的学堂多少不太一样。
不过对于这些村民和寨民来说,也都足够了。
能让他们放心下来,好好上工。
苏放点点头,继续和荣子秋走。
走着就发现四周围的孕妇变多了。
这才发现,寨子里还有一个独立给孕妇的院子。
里面忙碌的孕妇起码有八.九十个!
路过就有不少的欢声笑语。
只是总也有些突发情况。
比如好巧不巧,就有一个孕妇破了水,要生产了。
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跟她差不多时期的也破水了。
这么一来,直接就有四五个孕妇要生产。
荣子秋赶忙让人去叫大夫。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就急急忙忙跑来了。
他身后还跟着几个老大夫。
当然还有丽娘手下的几个姑娘,都穿着白麻布衣,急匆匆赶过来。
苏放有点疑惑,“这时候不应该找稳婆嘛?”
“稳婆当然有,就在里头候着呢,你又瞧不见。刚才那两个是大夫,年轻些的是学徒娘子,都跟着学习的,为的就是防止孕妇生产意外。就咱们扛鼎寨这几个月,足足接生了十个新生命呢。至于现在生的,也都是之前怀上的,还没生的,基本都是刚怀上没有多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