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实在也拿出不来什么精致的吃的,就只有一些鱼虾。”李大兵还有些不好意思。
周场在饭桌上也都聊清楚能兑换的东西,李大兵没想到他们会愿意要咸鱼啥的,“这个玩意我们每家每户都有,你要这个话没得说,下午就能给你弄上半车。”
吃过午饭,李大兵就大喇叭广播,没一会村大路上的都站了不少人。
布在哪里都是个稀缺的东西,他们没那么多钱也没那么多的票,就家里有些海鲜,能换布对他们来说很划算,一开始还抱着试试的态度过来看的,一看到布,转身就跑回家拿家里的干货了。
一车的布料,不到俩小时就给换完,车里还堆满了不少各种海干货。
刘师傅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他们一行人在这里住了一夜,第二天李大兵还特意给他亲戚拍了电报,周将他们这都已经出来大半个月,要抓紧时间才能在过年前赶回去。
周将按照李大兵给的地址一路往里面走,只是快到地方的时候,必经之路上面坍塌,又在原地等了三天才过去。
这次他们到的时候,人早早的就等着了。
大队长见了周将很热情,看到布之后就更热情了,原先还以为自己的侄子在胡说八道。
周将被大队长拉着手不松开。
大队长有五十多岁,人有些像周大山,不过话语间都是淳朴。
“周同志,我们这边的乡亲们,早早的就把东西都给准备好了,你到家里看看,能不能行?”
周将看他是很着急,也是,越往这里面走越冷,脚下的雪都已经到小腿肚,穿着军大衣,戴上帽子,也是鼻子脸都冻得发红。
刘师傅觉得他这辈子都没到过这么冷的地方,搓着手跟在周将的后面,一路上看他对见到的也不惊讶,到底是看书多,懂的也多。
大队长把家里的东西都放在地上,“我听大兵说,你要山货,我们这边就山货多,各种蘑菇,都是山里大家伙采的,这些是药材,算是稍微好一些的,不过我们也多,这个要是能换的话,我们也换。”
周将半蹲下拿起来那枚药材,闻了闻,这东西可好着呢,“这个有多的话,我们也要的。”
大队长看周将就是个识货的,之前也来过一些换东西的货郎,硬是说他们这些药材都是没用的,他知道个屁。
“行,那我去通知让大家伙都赶紧过来安排。”说完他就急匆匆的出了门。
刘师傅凑近周将,“他们这边看着也不穷,为啥就缺布缺的多呢。”
周将把手套戴好,“咱们一路过来是不是看到很多厂子,都是国营大厂,但做的都是一些钢铁,重工企业,占用了大片耕地,当然大家进厂上班,种地的也就成了少数,这几年收成也不多,所以他们就会很缺这些日用品,还包括一些别的毛巾啥的,大多数都是需要外面运进来的,但其实他们并不穷。”
刘师傅听着周将说的话,竖起大拇指,“这都是书上看的。”
周将笑着点头,其实多关注一些国家发展布局也不难猜,只是现在百姓们都还停留在温饱线上,也不关心这些,他就多看了几份报纸罢了。
“刘师傅,咱们可以额外多收一些别的,到时候给家里人带回去,这个药材,你看,很滋补,家里有病人老人都能熬着喝的。”
刘师傅对周将的话都听,“行,放心吧,这一趟出来我可长了见识。”
没一会大队长也就回来,他刚刚已经广播过,进来拉着周将的手。
“咱们在家里吃饭,我们这边的小鸡炖蘑菇老香了,那鸡都是走地鸡,在山上养着呢。”
周将到这会才知道人家姓胡。
“胡叔不用这么破费,咱们家家都不容易,留着家里过年吃吧。”
胡叔哎呦一声,“不破费的,我有钱,我三个儿子都在厂子里上班,放心吧。”
刘师傅在旁边听见这话哈哈笑了起来,周将刚刚说的居然是真的。
周将也没再拦着。
中午吃的可是丰盛,炖的杀猪菜,还有小鸡炖蘑菇,蔬菜也就一个炸的花生米。
刘师傅都吃迷糊了,太香,他愿意年年都来给他们做生意。
胡叔看着他们吃的香,心里也高兴,非要跟周将喝酒。
“下次还来,咱们这边啥都不缺,就缺这玩意。”
周将也不好答应,这件事情本来就是意外的。
“胡叔,下次要是有机会,我们一定还来。”
胡队长忙点头,“那肯定有机会的。”
吃饱喝足,下午才开始干活,一车布按照家家户户拿来的东西进行物物交换。
周将想着这就是交通不发达,如果交通发达起来,再加上运输,南北方的物品就能得到很好的交换,以及售卖,这个想法在他心里一直存着,只是现在政策不允许私人买卖,希望有一天他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