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几日,任治平遇到了熟人。
这场相逢,让婉乔无语地想翻白眼。
因为这是两队流放之人遇到了一处,秦伯言和对方押解的人明显相熟,而被押解的,是任治平的好友,张知正。
张知正与任治平是同科进士,出身寒门,高中之时被榜下捉婿,成了户部尚书卢家的乘龙快婿。张居正与任治平,不仅同科,而且当时拜在同一主考官名下,算是同门,而且两人年龄相仿,惺惺相惜。
可惜这也是个倒霉的,娶了卢氏之后,在老泰山的安排下外放历练,准备攒几年政绩之后提拔回京。可是没等到被提拔,老泰山意外去世,于是他便再也没捞着回京机会。
张知正倒也安贫乐道,和任治平一样,七品知县做了大半辈子,本以为这辈子也就如此了,只一心栽培自己的独子张梧,日后想让他光耀门楣。可是不想,顶头上司换了个十分贪婪又没底线的,卖官鬻爵,张知正看不过去,越级举报,结果自然被整治得很惨,全家遭到流放。
婉乔听完张家的际遇,虽然佩服张知正的刚正不阿,但是又觉得,父亲有限的几个朋友,怎么尽是倒霉透顶的!
秦伯言的爹,张居正,加上任治平自己,简直是悲催三部曲了。
故人相见,自是分外激动,任治平和张居正老泪纵横,握着彼此的手,开始叙旧。
而孟氏和卢氏,作为两家女主人,自然也要寒暄。
“见过卢夫人。”婉乔带着婉静,假装娴静地向卢氏请安。
而落到如此境地,自然也不顾什么男女大防,卢氏让自己的儿子张梧过来给孟氏请安。
张梧一看就是个文弱书生,白白净净,个子高高,但是瘦得像根麻杆,又很害羞,看了婉乔一眼就忙低下头,脸红到耳根。
婉乔不由对他心生好感。害羞的男孩,多半都是心思单纯的,更何况,小书呆什么的,让人看着就忍不住想逗弄逗弄,这是婉乔自己的恶趣味。
卢氏对婉乔的第一印象不错,乖巧,话不多,待妹妹耐心。
“本来该给孩子点见面礼,可是……”卢氏对孟氏歉疚地笑笑,她出身高门,虽然眼下沦落至此,但是举手投足间,仍然十分优雅从容。
“卢姐姐快别这么说,咱们这境况,彼此心里都明白。”孟氏忙道,看到卢氏脸上露出些许惆怅之色,她又道,“卢姐姐不必颓废,虽然之前从未见过面,但是两家老爷通信不绝,我早就听说过,梧儿天资聪颖,少有才名,日后必成大器。”
第42章 以鱼易肉
这大烨朝,与婉乔了解的封建朝代都不同,有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襟。不据是高官贵人之子,还是平民百姓之子,甚至于犯官之后,都可以参加科举,但是前提不能是谋逆之罪。
张知正虽然倒霉了,但是他没参与谋反,日后张梧还是有机会崛起的——当然,经是好经,和尚会不会念歪就不一定了。他们这些没有背景的,比起那些高门学子近水楼台,还是处于劣势,不过这样也总比没机会强。
卢氏听孟氏提起儿子,虽然嘴里谦虚几句,但是心里却很高兴,倒是张梧,被夸得脸更红,垂首站在一边。
晚上没有走到吃饭的地方,父母们又相谈甚欢,婉乔就找出之前备下的米面,去周围转了一圈,好运气地挖到了不少山药。
把米饭蒸上,把山药在火堆里烘上,做完她会做的这两样之后,她就带着婉静在旁边翻绳——她也很想去捉鱼捞蟹,可惜这几天孟氏不准她去。包袱里还有两根腊肠,回头一人分几片吧,现在这形式,估计也挑不了什么。
张梧一直在旁边看着婉乔的动作。
婉乔看他,他就不好意思地低头。
婉乔笑道:“没什么好吃的招待你们。”
张梧忙道:“二姑娘别这么说,我是见二姑娘动作利索,心中佩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而姑娘什么都会做,果真百无一用是书生。”
婉乔见他颓废自弃,劝道:“别这么说,都是熟能生巧罢了。当下做饭我比你在行,可是日后你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是我比不了的。”
她并不鄙视文弱书生,大家各有所长罢了。谁知道,今日羞涩的张梧,日后会不会是一代名臣?
卢氏虽然和孟氏说话,但是一直侧耳听着这边两个孩子的交谈,闻言不由对婉乔更加满意几分。
两家人一起用饭,婉乔把米饭给众人盛上,又把烤得喷香的山药分给众人,像往常一样,先喂婉静,然后匆匆忙忙自己吃了几口,又去洗碗。
卢氏不无羡慕地对孟氏道:“婉乔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将来谁娶了婉乔做媳妇,真是有福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