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余孽只想卖烧烤(410)

最后,楚溪客亲自劝说,老驴头“不得不”给楚溪客这个面子,“勉强”同意让他的几个徒弟加班加点,雕刻一些贺兰砚出来,卖给这些翘首以盼的商人。

作为“中间人”,楚溪客好心提醒:“虽然老师傅答应了,但是诸位最好不要抱太大的希望,毕竟贺兰山陡峭危险,能做砚台的石料更是稀有难寻,祭奠先人是一回事,若是拿出来卖,想必不会便宜。”

商人们绕了这么大弯子才看到希望,哪里有丝毫讨价还价的意思?生怕老驴头一翻脸不卖了。

于是,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表达善意:“这么好的手艺,谈钱就俗气了,届时让老先生随便开口就好。”

楚溪客满意地笑了。

传说中的“饥饿营销”,还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啊!

当然,楚溪客并没有把顾客当成傻子,卖出去的每一个砚台都是由姜纾或钟离东曦亲自设计、能工巧匠手工打磨,每一处细节都追求尽善尽美。

他还把“售后服务”这一套搬了过来。凡是卖出的砚台,后续保养、磕碰修补等终身负责。最让人称道的还是“十年质保”这一项,只要十年之内摔坏了,楚记全额退款。

为什么是退款,而不是换货?

因为,楚溪客担心有人喜新厌旧,为了换新货故意摔坏砚台。倘若只是退款的话,很多人就舍不得了。

当然,这也只是他的预防手段而已。实际上,能买得到贺兰砚的,无一不身份贵重,这些人还不至于耍这样的心机。

“饥饿营销”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为了保持贺兰砚的逼格,每个月的出售量都要严格控制。这样一来,即使单个砚台售价再高,也支撑不起这门生意。

为了抵消这一弊端,楚溪客想到了“周边产品”这个概念。

最好的石料用来做贺兰砚,剩下的颜色差一些,或者花纹不那么独特的,就用来雕刻成笔洗、笔架、镇纸、小摆件等,作为“贺兰石”的周边出售。

那些买不起或者暂时买不到贺兰砚的人,可以买买这些周边聊以慰藉。

虽然是平价产品,但楚溪客力求对得起每一位消费者,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摆件都要求匠人用心雕刻,不允许任何一件有瑕疵的商品走出平川城。

在这样的理念下,“平川贺兰石加工坊”出产的每一样东西都独具特色,一时风靡大昭文坛。

有人真心喜欢,也有人跟风凑热闹,短短一月就把销量冲了上去。

至此,楚记的贺兰石生意正式步入正轨。

这里需要说一下,贺兰石生意和平川棉纺厂一样,从开采到加工都由官府严格把控,只是把经销和售后这两块外包给了楚记。

也算是创立了公私合营的新模式吧!

***

忙忙碌碌的,就到了除夕。

去年除夕,平川城处于热火朝天的建设中,所有人都忙得脚不沾地,蔷薇小院一家人包了顿饺子,守了个岁,就这么把节给过了。

今年除夕,有钱了,有人气了,还有老友相聚,说什么也要好好过一场。

一大早,楚溪客就忙碌起来。

说好了,今天由他带着云飞和云柱两个小子动手,钟离东曦和贺兰康也来帮忙。

姜纾就算了,他虽然饱读诗书、多才多艺,唯独没有点亮“厨艺”这个技能点。

至于家里的娘子们,就歇着,什么都不必做。

这还是楚溪客在现代时从邻居家学来的风俗。

那些有女儿的人家,不让女儿在过年这三天干活,担心往后一年都是劳碌命;也不让家中的妈妈、奶奶们忙碌,因为她们已经忙碌了一整年,未来一年还要继续忙,也就能在这三天歇一歇了。

虽然看上去有点虚伪,但男人们自小养成这样的意识,总归会对将来一起过日子的娘子好一些。

楚溪客一边和面一边如此教育云飞和云柱。

云飞到底大了些,提到“娶媳妇、过日子”这样的话难免有些不好意思,只一味扎着脑袋应承下来。

云柱话就多了:“可是,咱们家一年到头干活的本来也不是小娘子啊!”

做饭有楚溪客和云飞,力气活有云柱和贺兰康,费脑子的事交给姜纾和钟离东曦,云霄和云崖则是啥都能干一些,剩下的……

除了云娘子会抢着扫地、缝衣服,云竹、云浮和云烟三个小的,好像什么都不干啊!

楚溪客:“……”

“领会精神。”他拿擀面杖敲了敲云柱的脑门。

“哦。”云柱笑呵呵地拿着擀面杖去洗了。他脑袋上有灰尘,沾到擀面杖上就不好了。

楚溪客笑笑,继续忙忙碌碌擀面皮。云飞尽职尽责地打下手。云柱则是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孟冬十五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