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余孽只想卖烧烤(260)

每走一步,他就会想起一段五年来的经历——

母亲为了他的一碗药钱,寒冬腊月给人浆洗,却一头栽进水渠,再也没睁开眼。他永远无法释怀,每每去母亲坟前祭奠,都会带一碗药汤。

他去书斋看书,却被当成乞丐,最苦涩的不是被赶出来,而是撞见一道道同情的目光,还有人往他身上扔铜板。

他想开一家学塾,像母亲生前常常念叨的那般教孩童读书,为了让那些本就不富裕的孩子们省下买书的钱,他便不眠不休地手抄了十余本。然而,那些孩子当着他的面叫“先生”,背地里却一口一个“董瘸子”,还嬉皮笑脸地学他走路。

他偶尔会梦见腿还没断的时候,从高高的土坡上往下跑,爬上树掏鸟窝。猛然醒来,常常会感觉到那条腿还在,只是很疼,它在尖叫着说它很疼……

迈上最后一个台阶时,董书生终究支撑不住,踉跄了一下。

身边的飞龙卫连忙扶了一下。

但只是短短的一瞬而已,董书生很快便又站直了,殷红的鲜血因为刚刚的义肢错位晕了一大片。

朝堂上原本争得激烈,甚至有人失去风度,高声叫喊着:“不过是个残废的穷举子,随便使几吊钱就能哄得他颠倒黑白,这样连口饱饭都吃不上的人,还指望他有什么风骨?”

话音刚落,董书生就出现在了太极殿上。

额头沁着细密的虚汗,脸色苍白如纸,衣袍染着鲜血,他却目光坚毅,身形笔挺,单用一条腿便站得顶天立地!

百官齐刷刷看过来,争论声戛然而止。

有人朗声道:“杜侍郎,你看看清楚,这叫不叫风骨?!”

偌大的朝堂,鸦雀无声。

国子祭酒拢在袖中的手稍稍放松,这一局,十拿九稳了。

……

正如姜纾所说,董书生只是一个引子,他和董珏之间的是非稍稍一查就能水落石出。而董珏背后的势力,才是真正左右董书生是否能彻底伸冤的关键。

姜纾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搞掉几个大头。然而,对方的根基不比他们浅,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接下来,就是大佬们的博弈了。

楚溪客站在承天门外等待的时候,看到了被五花大绑押往太极殿的董珏。

那是一个称得上清雅俊秀的人,若是偶然间在大街上遇见,他怎么都不可能想到这人竟会有一副如此恶毒的心肠。

说到底,不过是大佬们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

楚溪客仰头看向阴沉沉的天空,恨不能生出一只翻云覆雨的大手,驱散乌云,换上一片湛湛青天。

第98章

董书生用鲜血写就的风骨与坚毅, 为他争取到了说话的机会。

朝堂上,再也没有人因为他身体残缺、穷困潦倒而轻视他。即便那些被他指控的人看到这一幕也不由地暂时放下敌意,听他把话说完。

董书生并非冲动行事, 楚溪客说的那些话他都听到了,也听懂了。他仔仔细细回忆了一整夜, 把那些值得怀疑的人一个个写了下来。

姜纾里应外合, 雷厉风行地运作起来。

早朝还没结束,一众高官结党营私、谋害寒门学子的消息就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之所以能如此迅速,还要归功于楚记跑腿小分队——贺兰康在其中安插了一帮暗桩,如今这些人都只听姜纾的命令, 就连楚溪客都不清楚都有谁。

也是巧了,临近科考, 各地举子齐聚长安,世家与寒门的矛盾空间尖锐。在这种情况下, 突然爆出高官结党营私、调换考卷,那些压抑已久的寒门学子就先炸了。

这种情绪很快蔓延到百姓之中, 别管真懂假懂,反正听说是那些当官的不把平头百姓当人看, 一时间民怨四起,长安百姓齐聚承天门, 让朝廷还董书生一个公道。

这种情况下, 就算今上有心维护那些心腹都不成了。

于是,今上只得当众传下谕令,命大理寺主审此案,限期半月, 必要查个水落石出。

大理寺卿亲自出马, 以董珏为切入点, 很快把当年参与“换卷案”的一应人手揪了出来。

然而,查到的只是一些誊抄阅卷、行凶放火的小喽喽,真正的幕后主使只有董珏知道。

董珏和对方达成默契,把罪责全部揽到自己身上,即便受了刑依旧一口咬定是他一人所为,没有受人指使。

大理寺卿是清流一派,不站董书生,但也没有被董珏背后的人收买,他只想尽快结案,以平民愤。

姜纾便以此为突破口,说服大理寺卿,带着董书生去见董珏。

董珏俨然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看到董书生不仅没有丝毫愧疚,反而倒打一耙:“玉兄,你好狠的心啊,是看到我如今过得春风得意而嫉妒吗?”

孟冬十五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