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每天都想造反(264)

作者:芃县令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皇帝怎么出了这样的昏招?!”秦朔不解,这第二道旨意就是亡国之兆啊。

“大约也是无可奈何。”秋桂道,“自□□建国至今,百姓一直未能从前朝战乱中恢复生机,朝廷虽然轻徭薄赋,可大部分的税收其实进了地方世家乡绅的口袋。如今战起,林锦大军就快打到上京城,皇帝当然会将所有的兵力、财力放在抵御林锦方面,至于苏家,只能寄希望于地方团练军了。”

秋桂没有说的是,皇帝的这两道圣旨恐怕少不得自家八小姐的引导,只有外敌一直存在,秦家才能一直被皇帝所重用,一旦天下安定,等待秦家的只有“鸟尽弓藏”的下场。

“九爷,咱们不能再等了!”秋桂再度劝言,“既然战火不可避免,倒不如由我们去点起,至少,我们会善待百姓的。”

很快,盘踞大凤朝东北角三年没有动静的天道义军以闪电一般的速度,借道清河,一路南下,接连攻陷下沧州、新乡、晋南、渭城等七座北方大城,几乎将大凤皇朝的整个北方地区收入囊中。

至此,上京城几乎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北有天道义军,南有苏家造反,西有林锦大军压境。

“秦栖那家伙是吃干饭的吗?!怎么一个个小小山贼都拦不住!”凤栖宫内大凤皇帝正在大发脾气,不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整个皇朝的局势便急转直下,自己从那个刚刚扳倒权臣的得意天子瞬时沦为了困兽之君。

兵部大臣们一个个缩着脑袋不敢多言,生怕引起皇帝的主意,邪火烧到自己身上来。这些大臣们多为世家出身,对于谁做皇帝实际并不多担心,俗话说得好,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甭管是谁来做皇帝,想要管理这个国家就少不得他们这些人。

“镇国公,你说!”没人敢吱声,皇帝便开始点名了,一点便点了如今的国舅爷,风头正盛的镇国公秦初。

“回禀陛下,此事着实不怨秦栖将军啊。”秦初硬着头皮道,“那贼子一路南下,直接绕开了镇北军的地界,依照朝廷之令,镇北军非诏不得离开北疆地界的。”

先时秦家为皇家忌惮,明德帝在时便下旨意,镇北军无诏不得离开北疆地界,否则直接视为谋反。如今东北边的反贼一路南下全都绕开了北疆的地界,镇北军自然没有名头去抵抗阻拦。

“说来说去,竟是朕之过错了?!”皇帝怒极反笑,冷言瞧着座下一干大臣,“真以为朕不知你们打着什么主意吗?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呵。”皇帝脸上浮现出疯癫之色,尖声道,“一旦城破,朕便以身殉国,至于你们,一个都别想跑!”

“臣惶恐!”

“臣万死不敢!”

皇帝发疯,大臣们也不敢摸鱼了,可别叛军没打到自家门口,皇帝先将自家灭门了。一时间,上京城内抵御敌匪的氛围竟然空前地积极起来。

另一边,秦朔连下七城后便收住了步伐,在渭城停下了脚步,一来是为了巩固胜利的果实,二来渭城以南便是渭水河,北地来的战士目前尚未无法应对渡河作战。

秦朔打得是闪电战,靠得是火力压制和出其不意的战术。能够如此迅速地攻下七座城池,火器在其□□不可没。经过济世教匠者改进的黑.火.药不仅存储运输更加便利,威力也更加巨大,在攻城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攻城战中最为困难的一关破城门、登城墙,因为有了黑.火.药,变得轻而易举起来。坚不可破的高耸城墙在炮火中化为粉剂,在城墙守军不可思议的目光中天道义军长驱直入。这种兵力、火力上的强大压制甚至让很多城池不战而降。

然而,不战而降固然让秦朔方面损失降低,可同样也为后期的接管城池带来了麻烦——秦朔的实力保存下来,对方的实力亦然没有损伤太多,如此一来,本土势力便有了和秦朔叫板的底气。

“九爷,渭城何家家主送来的帖子。”

“九爷,沧州黄家遣人送来了贺仪。”

秦朔入主渭城太守府,各地大族乡绅们便搞出了各式幺蛾子,总之没把秦朔当回事儿。

“送来钱财的通通收库,送来的人全都哪儿来的回哪儿去。”总之就是钱照收,但人不要。那些地方大族们送来不少妖童媛女,直接刷新了秦朔的三观下限——自己不娶妻,不代表自己好男风!

“何家、黄家一个都不见。”秦朔准备先晾一晾各地的大族乡绅们,又道,“给他们暗暗指条路,让他们可找清河江氏去取经。”

秦朔也不把这些人的路都堵死,只让他们去和清河江氏讨经验——识相的便能如江氏一般扶摇直上,好处多多,至于不识相的,秦朔自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看人吃肉自己连汤都没得喝。

上一篇:你最好别哭下一篇:夏日陷情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