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真是头疼极了,她最近才稍微放出一点风声,说是甄英莲跟薛蟠有些夙世因缘在里头,就是为了淡化甄英莲的肚子,可薛姨妈偏要多次强调此事,甚至为了面子,连未出生的孩子都不顾了!
可是薛蟠虽然已经有了小小的官身不假,却支撑不起薛姨妈想要的风光颜面。
薛宝钗觉得不能跟薛姨妈和稀泥,只有将事情的厉害全部说清楚,薛姨妈才有清醒一点的可能。
“妈,甄妹妹当年来我们家的时候。虽然是被拐子两头卖了的,但我们都知道,甄妹妹那时候可是清清白白跟了哥哥的。
我们没有去探究她究竟出身为何,便迁怒于她,让她做了哥哥的妾室。
眼下因为不慎先怀有身孕导致哥哥说亲困难,你抱怨她两句,这本也没什么问题。可你不该既然决定留下那孩子了,转头又变了主意!”
薛姨妈不说话,她心里实在是太难受了,有时候虽然知道自己的言行不妥当,但就是控制不住。
薛宝钗见她安静地听着,稍微松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要说甄妹妹若是没有幼年遭难,说不得我们这样的人家还高攀不上她呢,算起来,我们眼下让人家大着肚子嫁人,本就不太妥当。何况她已经找回了自己的身世跟姓名。”
“舅舅跟我说,甄妹妹的父亲出身奉圣夫人那个甄家,只是跟宫里的甄贵妃一系不太和睦,这才远走令居。
甄伯父跟林如海大人还算得上是同门师兄弟,只是甄伯父晚了几年入学,林大人又早早中了秀才,这才让两人没什么交集。”
薛宝钗紧紧握住薛姨妈的手,总结道:“所以啊,妈,我们家能娶到甄妹妹,也算是跟荣国府一样,要开始转换门庭了!”
薛宝钗想得很明白,薛蟠娶了香菱确实没什么好处,只会给薛家带来不少负面的评论。
可眼下薛蟠娶的却是有个秀才出身的生父的甄英莲,那薛家便能从中得到不少好处了。
薛姨妈被薛宝钗一说,脸上自然挂不住。但她看薛宝钗隐隐有些不耐烦,心里便是一咯噔,这才彻底安静了下来。
等薛宝钗出去了,薛姨妈转头已经是泪流满面。
她知道自己这几年不太对劲,看什么都不满意不满足。尤其是跟王晴和史氏比较起来,心里的戾气就更重了。
可她也不知道该怎么样控制住自己,只要没人的时候,她就容易东想西想,特别容易生气,耗得自己跟王晴比起来,生生老了十岁的样子。
可她明明才是王家最小的孩子,比王晴还要小整整三岁啊!
若是王晴在这里,她肯定脱口而出薛姨妈这是遇上更年期了。
但她跟薛姨妈并不经常见面。所以好几年了也没发现薛姨妈的问题,便由着薛姨妈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了。
王子腾跟史氏倒是发现了薛姨妈的问题,可再高明的大夫跟太医过来,也都是说她郁结于心,吃了不少药也没见起色,王子腾跟史氏便认为薛姨妈这是变着法儿想要王家不遗余力地提携薛蟠呢。
久而久之便都对她管得少了,任由她自己折腾去,横竖她儿女双全呢。
因为跟王家贾家都是姻亲,薛蟠虽然官小职位低,但来参加他婚宴的人着实不少。
尤其是贾家这一次新封的丰裕侯夫妻俩都来了,连带着大房贾琏夫妻也来了。
所以有些消息灵通的,没有请帖也都凑了上来。若不是王晴见势不对,帮着从自家酒楼里定了十桌的席面来,薛家怕是要下不来台了。
婚宴是薛宝钗主办的,甄英莲本来是从薛家另一处宅子出门。但薛宝钗看封氏那模样,干脆让薛蟠接来甄英莲的时候,顺便把封氏也一起接到了薛家。
“伯母这一辈子太过辛苦,眼下好不容易能跟女儿见面,可一见面女儿就要出门子去别人家了,咱们还不如干脆好人做到底,将伯母也接过来让哥哥一起奉养。”横竖封伯母也没几天日子了。
虽然薛宝钗主要是为了给薛家添个好名声。但王子腾跟史氏都同意了她这样做,薛姨妈不情不愿的也就被大家一致忽略过去了。
于是,薛蟠跟甄英莲两位新人,便迎来了两家长辈一起端坐高堂的局面。
底下当然有不少人议论,但薛宝钗早就交代好了,还真有不少人对薛家有了好印象。
当然肯定也有人说薛家做得太过刻意了。但不管怎么说,大家都知道甄英莲跟她的母亲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薛家也算是做了一场功德。
王晴本来就不是那等拿乔的性子。虽然不太喜欢跟人无味的寒暄,但只要有人来了,她也不会给人甩脸子。
黛玉还是少年人呢,本来就有些书生意气在,当然不会见碟下菜,就是王熙凤也跟几个武将家的女眷聊得热火朝天,倒是让荣国府的名声又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