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四月里还会时不时降温,这深山里更是如此了。所以大家伙儿虽然只打算住一晚上,但要带的行李着实不少,单单是衣裳都要多带两身的,那么配套的首饰又要多带两套。
所以贾府这一次出门,哪怕贾赦跟贾政兄弟俩还有贾琮贾环跟贾兰都待在家,这马车也整整排了一条街不止。
几个姑娘都是第一次在外头过夜,出门老远了还十分兴奋。更何况还带了个本就过于活泼的史湘云,外头跟贾琏一起骑着马的宝玉都跑前跑后的到处搭话,看得王晴眼睛疼。
史湘云最是高兴,若是换了从前,迎春要相看未来夫婿,她说不得要好生打趣一番。
可如今她也知道有些话说得多了,只会让很多人都尴尬。所以除了一开始打趣了两句,剩下的时候她都是在跟大家交流最近的生活。
回去之后她的日子就好过了许多,想必贾母对她两位叔父还是有一定的威慑,她那些堂姐妹也不会找她麻烦了,最多就是当面嘲讽两句,她可一点也不在意,就等着过两年出嫁好彻底摆脱那些糟心的人和事。
因为迎春定亲了的关系,她也不介意把这些话都摊开了跟迎春几个说,大家听了只觉得史家兄弟做事不地道,果然不会对她这副做派说什么。
尤其是迎春,她自己被贾赦突然定下了婚事,心里本就十分忐忑,看着这段时间大家为她的事情忙碌,心里不是滋味的同时,也十分感念家人们对她的关切,到底谁也没说她若是不满意,这门亲事还必须要按照贾赦的意愿进行下去不是。
迎春不会说若是史家随意给史湘云定下婚事如何,更不会去猜测史家会不会拿她的婚事牟利,她不会去打破史湘云对未来的向往,想必人家自己心里多少都是有数的。
至于黛玉,虽然贾家上下都没有明说,但她自己早就知道她跟宝玉的婚事已经定下了,眼见着她的未来一片坦途,她说什么都有一种炫耀的嫌疑。
而探春还在忧心自己的前途呢,贾政肯定不会随便定下她的婚事。
可就怕贾政自己都忘了还有一个女儿需要他来操心婚姻大事。
惜春年纪还小呢,她最关心的便是眼下迎春的事儿,再来就是东府贾蓉跟贾蔷的婚事,那两个小子若是再不定下婚事,怕是贾珍自己都要忘了。
潭柘寺位于京城西边的谭柘山,始建于西晋,到时下已经超过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
本来在历代皇朝的香火并不鼎盛。但本朝定都于京城,慢慢的也让潭柘寺添了不少香火,至少这寺庙如今已经翻修一新,山下居民更是因为饲养柘蚕,给潭柘寺以及周边居民都添了不少进项。
毕竟从来养蚕只有蜀地跟江南,这长江以北的地方几乎没有人家养蚕。
可这居北的京城居然有人能养成柘蚕。哪怕产出的蚕丝质量跟数量都算不少什么,也算是十分能耐了。
原本这些柘蚕丝品质十分不好,多是被潭柘寺收购来做一些回赠给信众们的小物件。
但自从王晴想起了蚕丝被这东西之后,潭柘寺周边养柘蚕的规模便一再扩大。
毕竟蚕丝被是真暖和,这玩意儿在北方尤其受欢迎,都卖到平安州去了!
所以,潭柘寺接待贾家人的时候,就显得有点隆重了,竟然提前一天停止接待前来留宿的信众,就为了能让贾家人住得下,住得方便。
张夫人跟前来「相亲」的张三公子看到贾家这样的「威势」,心里肯定是各有想法,只是母子两人的想法又有所不同。
张夫人前头两位儿媳都是在老家相看的,家中虽然也算得上世宦人家,但没有能在京城做官的。
所以她能接受荣国府的姑娘做儿媳。但难免担心迎春会以势压人,破坏家里的安定,还是肃王妃力保迎春是个温柔大方的姑娘,她才勉强松了口。
而当事人张三公子的想法就比较官方了,荣国府这一手他觉得是做给他们看,也不是做给他们看的。他想得很明白,荣国府怕是历来便是如此行事,而潭柘寺这样的千年古刹竟然上杆子讨好,可见并不是花了钱就能达到的效果。
那么这其中肯定有其他的利益纠葛。至于到底是什么,他无意深究。若是这门婚事真成了,想必他也会跟着沾光。
此时此刻,就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张三公子已经明确感受到,为何武勋在本朝如此不受文官集团的欢迎,甚至是仇视了。
武勋的荣耀至少可以传三代,这官职再加上爵位。可是多少文官殚精竭力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境界呀!
而文官,就算是配享太庙,还能荫蔽子孙不成?!
再加上肃王这边的关系,张家是出了一位王妃不假。但作为张家当代继承人培养出来的张三公子,可不会因为自家姐姐是王妃,就选定肃王站队,他们家选择支持肃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