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想着,唐隽的手指轻动,不断地调整焦距,穿过灯光和悠长的U型池,杭峰的脸出现在了相机屏幕上。
是很认真的表情,眉心微蹙,手上一直在撕着手套上的腕带,这确实是紧张的表现。
“哇!你这相机好厉害!拍的这么清楚?”
“不老少钱吧?”
国家队的队员凑过来,好奇地看着唐隽价值百万的“大炮”,满眼的赞叹。
唐隽却若有所思。
看来杭峰很想拿到这场比赛的冠军。
其实也不是没有机会,就看裁判那边怎么考虑了。
这样想着,唐隽的视线移到裁判们所在的小屋里,目光仿佛穿透了墙壁,凝望过去。
裁判室里。
裁判们刚刚结束了一个简短的班前会,正泡茶的泡茶,接咖啡的接咖啡,各自端着提神醒脑的水杯,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还是资格赛的那八名裁判。
三名华国裁判和四名外国裁判,以及来自国际雪联的查利裁判。
裁判们回到自己座位的过程里,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时不时看一眼身边的人,用目光交流着什么。
就在刚刚,查利裁判重点说了一件事,提醒众人谨慎对待杭峰和白鸟优宇的打分,并且再一次的将两人的比赛履历,尤其是个人擅长的部分,和优缺点进行了提前的说明。
赛前开班前会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提醒裁判对重点选手的关注也很正常,但这里的裁判都算是“人精”了,从这次会议里少许不一样的地方,嗅出了问题。
查利总裁判竟然在赛前,临时更新了杭峰的资料。
纸质的资料还是原本的那些,但在查利总裁判的嘴里,却提醒道:“去年在X-games赛赛场上,杭峰刷满了四周的技巧动作。
今年在华国联赛上,杭峰也完成了几乎所有的四周半,正反手的落地,更为复杂的抓板动作都出现过。
在资格赛里更是做出了一个五周。
如果单从难度系数来看,杭峰和白鸟优宇水平几乎相近,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仁,在这两位选手难度相同的前提条件下,更多的从他们的高度和起落点、连贯性等方面打分。”
很有意思的一段话。
看似要求裁判公平的话语深处,这种公平反而透露出一种不公平的信号。
简单来说,就是让大家暂时忽略“印象分”这种东西,给东道主选手一个公平的赛场。
看来,东道主方面开始用力了,对今天的冠军有所企图。
不过这也正常不是吗?
几名外国裁判对视一眼,看着对方的眼神,自己也有了答案。
东道主的特权永远不能忽略,哪怕是在奥运会上,东道主的选手依旧存在优势。
更何况华国方面并不是要让他们对杭峰暗箱操作,仅仅是要求他们暂时放弃“两年印象周期”这个要求,其实相对于一些奇葩东道主而言,这已经算是非常克制了。
可以,没问题。
目光交流间,裁判们找到了共同的答案,更有个别裁判对华国裁判友好地笑了一下。
三名华国裁判得到信号,肩膀上的压力骤然一轻。
这样就好,能够调用一点东道主的权利,给自家的运动员一个相对公平的赛场,就足够了。
剩下的就看杭峰能不能抓住机会。
夜幕下。
赛场上。
巨大的半管白冰矗立在山谷里,白日里看着气势巍峨的建筑,到了晚上平添了几分婀娜,两头上翘的冰壁犹如张开的手臂,在拥抱夜空。
杭峰站在出发点上,这会儿已经不再摆弄他手腕上的腕带。
这小毛病他自己也知道,尽量克制着不为别的,主要担心一直低头玩腕带像个大傻子。
有一说一,不断开合按扣的“咔哒”声是真的减压,就跟放了一连串的鞭炮似的,身上的那股子血气终于散了大半。
U型池和跑步这些项目不同,纯靠一腔热血只会像个莽夫,冷静下来思考判断才是关键。
杭峰向来不喜欢在U型池的赛前太亢奋,毕竟一个微小的疏忽就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冷静下来的杭峰目光黑沉沉的,站在出发点裁判的身边,活动着身体四肢,蹲下再起来的过程有点像异形的蜘蛛,他身体柔韧性的开发度,在世界赛场都能名列前茅。
出发点的裁判是个华国人,脑袋不动,视线一直追着杭峰看,若是这时候杭峰抬头和他目光对上,就能看见对方眼睛里藏不住的鼓励。
友善的像是在看自家的侄子辈儿。
耳机里响起比赛可以开始的声音,这名裁判见杭峰还有点动作没有做完,便按了一下耳麦示意收到,倒是没开口催促杭峰。
又等了一分钟,见他一套动作下来差不多了,这裁判咳嗽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