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格瞅瞅这个瞧瞧那个,“你们俩天天黏一起,502啊?”
汪橙躺下来闭目小憩,江野挨近了他摸出手机合了张影,背景是红被面、红双喜,看着可真喜庆。
刚想发个朋友圈,才发现上午民政局的那张照片被同学们聊爆了。
--桃哥这自拍技术,纯粹靠颜值硬撑啊!
--也就是橙哥,换一个人根本不敢跟你合照。
--我觉得这个姿势、角度、大小,十分像某个红色证书上的照片。
--瞧见没瞧见没,后边的招牌上有三个大字:民!政!局!
--难道国家有规定,师兄弟需要去民政局领什么证?
--难道师兄弟一定要穿同样的衣服?
--难道师兄弟必须理一样的发型?
......
江野看得呵呵直乐,再把这个场景发出去,他们还不以为洞房了?见汪橙半天没动静,随即收了手机:“想什么呢?”
“咱们现在住在哪?”汪橙问。
“你也在想西厢记呀?”江野为总能和他师哥想到一起而开心。
高格凑了过来,没敢往炕上爬,蹲在炕边:“听我妈说了,咱团里要排西厢记去参加明年的寒梅杯,定了汪姨演红娘,桃哥你要演崔莺莺?这我就不明白了,那到底该以莺莺为主还是红娘为主,演西厢会还是拷红?”
一出戏总要分个主角配角,这个直接关系到以谁为主去冲击金奖的问题,如今悬而未决。
“我想好了。”汪橙说:“找机会和我妈谈谈。”
“别!”江野坐了起来,他才不想让汪橙为难,“错过明年大赛,姑姑可就过了年龄了。我还年轻,再等四年又何妨?我也想好了,这次当个好绿叶,助姑姑一臂之力!”
汪橙没接话,他不认为这是个好办法。
从十一年前开始,江野每参加一届比赛就能捧回来个金奖,明年若真能再次胜出,那就是前无古人的金梅三度获得者,即使有后来者,江野也将是最年轻的三度梅,有可能被后人追平,但永远无法超越。
现今凭什么他们来了,江野就得让步,干等四年?
汪橙觉得还会有更好的办法,可这个办法实在太过冒险,一直让他犹豫不决。
江野对此毫不为意,突发奇想道:“师哥你这么厉害,以后有没有去夺寒梅杯金奖的想法?哎呀可惜,你错过了少儿、少年组的年龄,不然说不准也能弄个金梅三度。”
高格跟着说:“对啊,橙哥你功夫那么棒,嗓子怎么样?”
汪橙默默翻了个身,真不愿搭理他俩。
江野越想越觉得可惜,不依不饶地说:“你说,像咱俩这种绝代双骄要是能在赛场上遇见,那会是怎么个局面?”
高格单单想着就觉得兴奋,忍不住鼓掌:“我也好期待啊!”
汪橙:......
“诶?我想起来了,当年我那届少儿寒梅杯大赛有一个小小子特别厉害!”江野拍了下大腿,汪橙满含期待转回头看着他。
江野:“你不知道,寒梅杯就数少儿组比赛最难。少年组准备几场折子戏就够了;成年组更简单,带一整出戏到现场演完回家听通知。少儿组老惨了,都是娃娃嘛,你叫他组团排戏也不现实。”
高格抢着说:“所以他是以唱段打擂的形式来比赛的。”怕汪橙听不懂,又忙着给他解释:“就是抽签决定,十来个选手为一组进行比赛,每人唱一段,谁得分高,继续下一轮抽签比赛。”
江野:“我去参赛那年才六岁,全届最小选手,又是清唱、又是彩唱,前前后后三个多月,登了十多次台才冲到总决赛圈......”
高格又抢过话头:“亏我桃哥会的段子多,十几场比赛下来愣没翻头。那时可把桃哥牛坏了,央视记者采访问他有没有信心夺得金奖,他说金奖算什么,他要金梅三度!哎呦我操,把人记者说得一愣一愣的,哈哈哈......”
那年六岁的江野从地区海选赛杀到省级晋级赛,又以一骑绝尘的成绩入围国家决赛圈。
三个月来他淘汰掉数不清的对手,声名鹊起,被媒体誉为不世出的戏曲神童。然而终极决赛在即,天不怕地不怕的小江野突然怂了。
之前他还在记者面前大言不惭。
记者问他的目标是什么,标准答案应该是获得本届“少儿寒梅杯金奖”,而这个年仅六岁的小男孩竟然语出惊人:“我要金梅三度!”
骇得记者一时没能接上话。
“有人曾形象地把寒梅杯比喻成戏曲界的奥斯卡,即便是铜奖,也有着沉甸甸的含金量,是多少戏曲人穷其一生追逐又难以实现的梦想。”记者笑着问:“江野啊,你可知道金梅三度是什么意思?”
“分别拿到少儿组、少年组和成年组的金奖。”小江野奶声奶气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