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栽了就是栽了。
瞬间老了几岁的王嬷嬷就这么离开了荣国府,急急忙忙朝着码头去了。王嬷嬷以为黛玉与贾家离心,无论是黛玉自己还是荣国府都不会给林如海捎家书,因此她心中还存几分侥幸心思,以为林如海尚不知道她这里的情况。
可没她料到的是,此时的林如海确实不知道她在这里造的孽,但他马上就要知道了。
因为要盯着王嬷嬷,所以林家祖孙小红姐弟也在这个时候离开京城去了扬州。
坐在船上,王嬷嬷在自己的舱房里收拾带出来的行李时,猛的想到了件事,当即‘哎呦’一声跳了起来,脸上狰狞的仿佛要吃人。
她签下的欠条还在春纤那小蹄子手里攥着呢。
“人都叫你放跑了,这欠条我找鬼要呀?”与此同时,春纤举着那些欠条不明所以的问黛玉。
黛玉朝春纤眨眼,一副‘胸有成足,心中有数就是不告诉她’的样子。
春纤:......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家里来了客人,陪着说了一会儿话,更新晚了。
.
一两银子是一两,十两银子是一斤,一百两银子是十斤,一千两就是一百斤。
第五十三章
黛玉其实并不赞成春纤拿欠条讨债的想法, 但欠条这种东西黛玉却觉得可以有。
就像那两封贾先生笔迹的家书,它不但是王嬷嬷无法否认的罪责,让父亲相信的罪证。也是将王嬷嬷打落尘埃的利器。
将其中一封信和她的家书都交给小红让其帮忙送到扬州,另一封则留在自己手里, 以防万一。
提前叫王嬷嬷签下欠条, 这也是一种手段。一种叫王嬷嬷投鼠忌器, 不敢为非作歹的约束。
欠条在她们手里, 她想什么时候从王嬷嬷要帐就从王嬷嬷要帐。或是直接越过她,从她的子女要。
毕竟那笔银子是她老子给她的。老子得的银子能传给儿子, 老子欠下的债自然也是父债子还。
王嬷嬷到底是黛玉的奶娘, 黛玉必须防着她出去乱说。相信有了这欠条的制约,她应该知道以后要怎么做。
当然了, 她知道不知道不要紧, 就看她老子能不能收到信,并且采取什么措施了。
王嬷嬷并不知道黛玉的这些心思, 她一边担心以如今黛玉的心思手段,她签下的那些欠条会成为把柄,一边更担心家里的情况。
此时她心里已经隐隐感觉到她收到的那封信可能有问题。但送信的人是贾家的管事婆子, 无论是她还是黛玉都跟这人没有往来,这也是当初王嬷嬷不曾怀疑的主要原因。
但现在她不确定了。
她自小看到大的姑娘就在她一个错眼间从羊变成了狼。
连那样的算计手段都使得出来, 买通个把贾家下人好像也不是什么难以置信的事。
就因为这种种猜测, 本就心急如焚的王嬷嬷, 差点没病倒在船上。好不容易到了扬州, 王嬷嬷都忘记雇辆马车就从码头小跑着往巡盐御史府跑。
林嬷嬷看着王嬷嬷小跑的背影冷笑了一声, 将带出来的一个男仆留下跟着王嬷嬷,便坐上雇佣的马车先一步朝着巡盐御史府的方向出发了。
在巡盐御史府附近的一家客栈停了下马车,林嬷嬷带着婆子下人和行李先下马车安置。而小红和林茗则继续朝着巡盐御史府行去。
小红虽然年纪不小了, 但她在内宅是和黛玉接触过的,所以她跟着去也合适回话。至于林茗,他才是这次去见林如海最主要的行李。
以后若有书信往来,自然是由林茗负责传递。
这一来二去的,林茗总能跟林如海混个脸熟悉随后再指点一二,不怕文章朝局的方向把握不好。
姐弟二人来的时候,洽好赶上林如海休沐在家。林家下人进去通报,很快便被请进了林如海书房外间的会客堂屋。
黛玉给林如海的家书,不是一封,而是一匣子。
装在一个不起眼的红酸枝匣子里,被一把鲁班锁锁着。小红将钥匙递给弟弟,林茗接过钥匙恭敬却不卑微的双手递交给林如海。
黛玉早早就给林如海写了一封家书,因一直寄不出来便搁置了,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所以黛玉的家书也就左一封,右一封的存了下来。
等要将信都交给小红时,黛玉还担心她老父亲看到这么多封信不知道先从哪封开始看,还在信封上标注了序号。
看到那一匣子满满的家书,林如海眼眶微酸,心里五味杂沉,难以平静。
这世间,他就这一点骨血。想到此处,林如海不禁又想起了黛玉在家时承欢膝下的日子。
“林大人,林姑娘请您接到信后先阅看第二封和第十一封信。”小红看出林如海并没有立即看信的意思,便出言提醒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