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他们这边有走熟路的镖师,到是从来不曾错过宿头。有时候遇上阴雨天气,他们就会就近找个镇子打尖投宿,等天放睛了,路面干爽了再往前走。
路上,海潮时不时的就会跑到茗妩的马车上,而茗妩则在早起或是傍晚,不太热的时候换上利落的衣袍出去骑一会儿马。
早前就决定好的,海家的车队先转道去大雁岭。在大雁岭那边暂住几日,安排一些事情后再往京城去。
因只要是回京城,茗妩就不会有太大的意见。再加上她总觉得海家会举家上京城是听了她的建议,所以这点小小的弯路,茗妩就更没什么意见啦。
以前路过大雁岭,一般都是在大雁岭下面的镇子歇息一晚,等到翌日天亮了再穿过大雁岭的地界。可如今大雁岭上的土匪窝成了一家镖局,还是自家的镖局,那就没必要再在镇子上歇晚了。
于是穿过之前那处小镇时,六子买了茗妩爱吃的糖冬瓜回来,还特意去之前那家店买了之前茗妩吃过的酱牛肉。
将这些东西递到马车上时,六子还跟茗妩说了一回今儿的晚饭要晚些的话。
茗妩正歪在马车里拿着一个华荣道玩,听了这话也没放在心上,随意的应了一声就继续帮曹操出逃。
是夜,终于到了大雁岭的山脚下。茗妩掀开马车帘看了一眼外面。发现山上镖局里的人已经接到消息了,此时从山脚下到山顶的那条山路上都有人举着火把。
灯火通明的,还挺好看。
“茗妩,下车了。”海潮先将老东家扶下马车,然后与接人的张教头打了招呼后,又去后面的马车喊茗妩下马车。
马车帘被掀开,头上带着帷帽的茗妩看了一眼海潮伸过来的手,一脸的‘你瞧不起人’的模样,跳下了马车。
海潮抽了抽嘴角,觉得这姑娘比之前更让人头疼了。
大晚上的,你还带了个帷帽,也不怕摔到。
腹诽了这么一句海潮便带着茗妩去与老东家汇合了。
大雁岭极高,镖局还是借着原来山岭的寨子改装的,所以众人得从这里步上山顶。一阶阶的台阶,习武之人倒没什么,普通人要想爬上去得费些体力,而老东家的身子...还是坐小杆椅上去吧。
四个镖师抬了一张绑了杆子的椅子过来,然后扶着老东家坐下,一步一步的抬到了山顶上。
海潮是少东家,此时与张教头走在最前面,而茗妩则是提前裙摆走在老东家一侧,随时注意老东家的情况。
老东家的脸上除了一些感慨外到没旁的。所以茗妩放心之于便有心思打量起周遭来。两边的镖师们原都是熟人,彼此打过招呼后,有看到茗妩的,有见过茗妩并且知道茗妩事迹的,也都过来跟茗妩打招呼。
这些人里,茗妩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更有记不清容貌不知道认不认识的。所以她就隔着帷帽只随意的对众人点了点头,也不说话。
这应该是茗妩第二次来大雁岭了。
上一次来,是跟在海潮身后捡漏的。
说起来,她的好些私人收藏都是大雁岭这边捡来的呢。
上一次来这里发生的事情还历历在目呢,这一次故地重游...海潮直接成了这里的主人,她则成了海家的客人。
第八十七章
她何止是这山头的客人, 她还是这个时空的客人呢。
一路感慨人生际遇的茗妩跟着众人先去了正堂,然后自觉自己是个外人的悄悄的伸手招来六子,叫六子跟海潮说一声, 便准备先回房休息了。
茗妩的房间仍旧安排在老东家院子里的东厢房里。
茗妩住第一间, 海潮住第二间。
出门在外,再加上为了便宜照顾保护老东家, 所以对于这样的安排,谁都没提出意义。
带着海家负责照顾她起居的丫头跟着大雁岭这边的小厮去了正院, 一路走来, 哪怕已经入夜了, 但在灯笼和火把的映照下, 大雁岭上这处寨子改的宅子也极具风格。
那天来的太匆忙, 也没顾得上看什么,此时哪怕是故地重游,茗妩也没看到什么勾起回忆的东西。看了一会儿, 茗妩就专心走路去了。
早有下人烧了洗漱的热水,到了房间, 有人问是否送水过来。茗妩没言语, 跟着的丫头便做主安排去了。
“这是全新的浴桶, 姑娘不妨多泡一会儿子。”知道茗妩有些小别扭, 那丫头一边帮茗妩宽衣一边跟茗妩说起这屋子里的家俱被褥都是新采购的。
虽然也不是不能将就, 但不用将就还是蛮叫茗妩欢喜的。嘴角扯出一个轻浅的弧度,虽说茗妩心中满意,到底还是问了一回是都换了新的,还是只有她是新的。
“只有姑娘是全新的,老爷和少爷的都只换了被褥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