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单亲妈妈(290)

作者:傅延年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被几个大姐姐盯着,陈阳有些发窘,心虚的说:“你们都看着我干嘛,我又没有女朋友,哪知道什么约会地点?”

黄丽梅:“你没有女朋友,总有朋友的吧,你们年轻人不是都有夜生活嘛,都去哪儿玩,说出来让我们这些老阿姨们也长长见识。”

陈阳顶着着压力说:“就是一群人台球厅、录像厅、歌舞厅、电影院这些地方喽,有时候跟同学们一起去打球。”

颜如许心里头暗暗回想着这些场所的位置,平时出去都能看到这些场所的招牌,只是从来也没想过要进去,现在不同了,康康不在家,她要和康从新好好过过二人世界,也和别的年轻人一样,出去约会、疯玩!

下班时,康从新照例开接她,将车开到幼儿园门口门口停下,两人习惯性的要下车,正要拉开车门时两人才惊觉,康康在海边疯玩呢,没上幼儿园!两人不由得相视着哈哈大笑。

康从新把着方向盘,问颜如许:“接下来去哪儿,听你的安排。”

颜如许中午给那花婶留了字条,让她不用准备晚饭了,康从新便知道,他俩要出去约会了。

颜如许说:“听同事说元宝街一条胡同口开了家四川麻辣烫店,麻辣口的,咱们去尝尝。”

康从新没听说过麻辣烫,不过颜如许想尝鲜他就奉陪。

元宝街不算远,开车10分钟左右就到了。这边有几条胡同,命名就比较随意,依次过去就是一条、二条……一直到五条。

一条胡同就在元宝街的拐弯处,而四川麻辣烫店就开在胡同口,是用大杂院临街的住房改建的,上面略有些潦草地挂了招牌,写着“正宗四川口味,物美价廉”几个字。

“应该就是这里。”颜如许在车里头打量好了,才下了车。康从新停好车,跟着她下来。

一个京城口音夹杂着四川口音的男人热情地迎出来:“快请进,我们家是正宗的四川麻辣烫,物美价廉,非常实惠,能做辣的和不辣的两种,您两位先进来看看,看好了再决定吃不吃。”

老板相当热情,就这份服务态度就比国营饭店强得多。最近两年,好多国营饭店也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一直在跟员工们强调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但效果不好。因为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饭店没生意,干亏本,国家也不会少发他们一份工资。

还有一个原因,以前饭店服务员可是人人羡慕的好行业,现在忽然间就成了农村小妹也能干的事儿了,他们心里头不平衡,一直被捧在半空中,冷不丁的就要落在地上,他们受不了,态度就更好不了了。更何况还有些顾客特别气人,跟他们说“某某饭店服务员态度多么多么好”、“顾客是上帝”之类的话,就更想让人破罐子破摔。

这种小店就不一样了,老板想靠着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招揽生意。

他们进来之后,找了张靠墙的小桌子坐下。这个店面积不大,基本上没有装修,就是四白落地,中间放了两个巨大的玻璃柜台,分割成前厅和后台,柜台里面摆着各种蔬菜。

前厅只摆了五六张桌子,这会儿只坐了一桌客人,是一对年轻男女,老板便解释说:“附近邻居都是自己带着饭盒打包了带回家吃,说是剩下的汤料还可以煮面条吃。”

桌子上放着一张粉色草纸印制的菜单,店里头除了麻辣烫之外,还售卖小面、糍粑、豌豆粉一类的小食,颜如许已经好多好多年没有吃过了,虽然平时也不见得多想念,但是看到菜单就不由得都想吃。

两人坐在一侧,一块看着菜单,颜如许问康从新:“有没有想吃的?”

康从新对吃的一向都没有什么要求,吃饱就行,而且他虽然是在京市长大的,但在西南又在潮热的异国待了那么多年,也很能吃辣了,他说:“我都行,你想吃什么点什么。”

颜如许早知道康从新会说这句话,不过为了表示对康从新的尊重还是惯例性的问了,她哪个都想吃,于是几乎把整个菜单都点了一遍,反正有康从新兜底,不怕浪费。

这家店的口味很正宗,颜如许吃得很过瘾。

老板很健谈,另外一桌的年轻男女也很健谈,瞅着招待客人的空隙,三个人就交谈起来。老板是到四川插队的知青,在那边结婚娶了当地的姑娘,也生了孩子。后来政策松动,允许他们这些在当地结了婚的知青把户口迁回京市,他就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回来了。

他在回来之前就知道不能指望着街道给安排工作,他前头还排着几百几千人呢,轮到他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于是,他就想着自食其力,她媳妇会做吃食,还在饭店当过临时工,两人一合计就做吃食!以前是骑个三轮车沿街叫卖,卖些豌豆凉粉、酸辣粉之类的吃食,后来攒了些钱就盘了这个小店面,夫妻两个,他招揽客人、结账算账,他媳妇就在后厨忙乎,每天起早贪黑的,但是能有进项,两人都干劲儿十足。

上一篇:呼唤雨下一篇:幸存者01[无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