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前一天,胤礽带人亲往天坛地坛祭祀, 意思是告诉祖宗们,我要登基了。也是在这一天,仪仗都摆设完毕。登基当天,天还没亮,大门便开了,百官装戴整齐,按照官位依次而出,在各自的位置上站好,各方乐队开始奏乐,声音低沉而又鸣长。
红毯铺的很长,旗帜更是插了一路,胤礽并没有按照规矩坐在椅子上等着,而是站在了城楼上头,从上往下更直观,也更震撼。这么多世,他最遗憾的莫过于这一世,如今,终于登上皇位,他的心头的满足已经达到了巅峰。
登基大典,是最为浓重且正式的仪式,没有之一,胤礽一步一步地坐上皇位,百官也依次前进,品级够的,在殿内,不够的在殿外。林如海也在百官之中,对于女婿登上皇位,他也是很高兴的。千百年来,太子顺利登基的不多,不登基的只有死路一条。
“跪!”
“一叩首!”
“起!”
......
“尊阿玛玄烨为太上皇,尊祖母仁宪为太皇太后,福晋林氏为皇后。”
“皇上任孝。”
“臣等叩见皇上,愿皇上万福金安。”
黛玉的册封大典,胤礽全程都牵着她的手,陪着她。两人四目相对,笑颜更是不曾离开,宫女太监个个都是人精,自然知道太子妃娘娘对太子,不对,是皇后娘娘对皇上的重要性。别说妾室了,皇上连通房丫头都没有,如今后宫竟然只有皇后娘娘一个。
“今儿黛玉好霸气,看着威风十足。”
黛玉把头一抬,“是吗?”
胤礽刮了刮她的鼻子,“自然。”
在胤礽看来,黛玉的管理能力是不输宝钗的,大观园闹出那么多事,潇湘馆却是从没有爆出任何事,而且个个心系黛玉,她不理事,只是身子不好罢了。如今,黛玉被好好养着,身子骨也不错,定然能更好。
所有的仪式都结束,胤礽又踏进了康熙的屋子,如今,为了避嫌也好,有事情耽搁住也罢,如今屋子里除了宫女太监,竟然再没有其他人了。
他看向毫无知觉的康熙,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今早太医来过了吗?”
梁九功躬身道,“来了,说是没什么变化,便又走了。”
胤礽点了点头,仔细打量了康熙两眼。
回到毓庆宫,胤礽便对着何柱儿道,“让王太医来一趟。”
“皇上。”
“太上皇现在如何?”
“意识沉睡了,可以维持现在这个样子,也可以...”
胤礽摆了摆手,“不必,你在平时的药膳中掺着些解药。”
王太医一愣,“皇上是想...”
“朕想让他好起来,却不能是现在,你先带着医治。”
“臣明白了。”
朝鲜知道胤礽登基以后,立马派了使臣过来,请求大清支援粮草。
胤礽看完后冷笑了一声,“有借有还,下借才不难,你们来借粮,打欠条了吗?”
朝鲜使臣一愣,“臣等...”
日本攻打朝鲜,是大明救了他们,后来大清入关,他们内部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要替大明报仇雪恨,一派是管他统治者是谁,谁强谁是大哥。随着大清越来越强,大哥派压制住了报仇雪恨派,占据上风。可不管这么样,在他们看来,他们是附属国,出事了大清就有义务帮忙。
“圣上,如今百姓民不聊生,城内死尸无数,臭味熏天,国王也是迫不得已...”
胤礽抬了抬下巴,“这和朕和大清有什么关系吗?”
“每年我国都会向大清朝贡...”
胤礽点了点头,“是这样没错,可大清给你们的回礼不也很多,要是有人侵略你们,大清会派人帮忙,可如今,这是你们统治阶级出了问题,难不成以后你们但凡闹个灾荒出个瘟疫大清都要插手吗?”
反正不管怎么说,胤礽就是没欠条不帮忙,后来使臣没办法,打下了欠条,胤礽这才让户部着手准备筹粮。
“我大清多地发生起义,登州更是饿得直接吃人,如今便也只有这一万石了。你可以出去打听打听,太上皇为何病倒,便知道大清如今的处境了,不是不想帮,是以目前的状况,大清也有心无力。”
对于这件事,也是有大臣叽叽歪歪的,胤礽直接扔了一句,大清需要粮食赈灾,没存粮了,你们要想帮忙,就拿自己家里的粮出来帮忙,这话一句,所有人都不吱声了,跟鹌鹑一样,缩了起来。
胤礽在后世呆过,被韩国不要脸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往自己身上扯的这种行为恶心到了。大清登记在册的十九个附属国,在大清没落的时候,就没一个帮忙的,甚至新.中国成立,还捣乱搞事情。他如今位置没坐稳,等朝堂成为他的一言堂,这些附属国一个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