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人糊涂,求王妃放了小人吧。”段荫只管磕头求饶,
“你做出这种背主之事,王府也不能容你。你自己也能想到,即使王爷放了你,上边的人也不会放了你。”孟元祈微微侧头,注视着薛蔚之,“王爷,还是您安排吧。”
薛蔚之直接对温野示意,温野二话没说领着人带着段荫出了偏厅。
为防止他大叫给他嘴里塞了布,直接套上麻袋扔到马车上,连夜出了城。
薛蔚之抱着孟元祈回到床上,为他脱下外衣,孟元祈探头问他:“你准备怎么处理他?”
“夫人心善,放他一命。”薛蔚之揉揉他的脑袋,“我让温野套上麻袋把他送出城去,以后都不会有人再见过他了。”
孟元祈点点头,“你准备怎么和陛下交代?”
薛蔚之突然大手搓揉着孟元祈的头发,眼中狠戾地低声说道:“让我在夫人面前,陷我于不仁不义之地,杀之。”
薛蔚之的意思太明显了,如果针对他自己,他大可不和薛康孝计较;可如果薛康孝一直挑拨他和孟元祈之间的情谊,他能可杀之也不会放过。
孟元祈未说话,心神多思。
在原剧情中,薛蔚之与薛康孝本就是势不两立,而原主孟元祈一直充当一个无脑偏向于男女主的角色。最终与文皓王一同身死狱中。
而后续没有说的是,王朝在薛康孝的治理下并没有任何发展,如果不是薛蔚之留下坚实的国家底子,会更早灭亡。
薛康孝可以说空有志气,却无实力,不懂善用人才,不能文韬武略,只会做一些私下里拿不到台面上的事。
而现在,薛蔚之与他都非原主,也没有按照薛康孝想要的事情发展 ,逼得他提前布局挑拨离间,杀亲兄弟、陷害亲叔叔。
表面上看薛康孝逼得王爷卸任在家,就等着最后一步给他定罪。
可是顾宁安知道,薛康孝的主意就要落空。
南方赈灾之事薛康孝并不在意,反而靠着这个机会想除掉影响他皇位的人。
而接下来西北也会出事,不知道薛康孝会如何选择。
薛蔚之被困家中的这些日子,薛康孝在外正大刀阔斧得调整朝堂,罢免了不少和薛蔚之走得近的官员。
薛蔚之则每日带着孟元祈在家中喝茶打闹,丝毫不惊慌。
孟元祈注视着窗外已经积累小腿高的雪,薛蔚之跟着看了过去,“今年冬雪不断,南方大灾,西北也不好过。”
孟元祈问他:“陛下那边还没有动静吗?”
薛蔚之以为他担忧自己,宽慰他,“不碍事,陛下一时半会儿还不敢拿我开刀。”
孟元祈摇摇头,“他是没有机会了吧,王爷收到西北的消息了吗?”
薛蔚之觉得自己夫人真是得天独厚的天才,自己只是说了句西北不好过,他就知道那边已经不安定。
“夫人,如果我带兵去了西北,夫人可会想我?”
孟元祈对他的心思嗤之以鼻,而让薛蔚之看在眼里,就是不仅不想,还想着让他赶紧走。
西北不比南方,南方多是流民,需要救助就好。而西北民风强悍,如果处理不好就要动真刀真枪。
刀剑无眼,薛蔚之不怕自己出事,只是想到要离开孟元祈,只觉得伤感。
孟元祈突然开口:“西北一定要去,不仅你要去,我也会带着母亲同去。”
薛蔚之从未想过孟元祈会愿意跟着他去那么远的地方,一时激动从凳子上起来就想抱着他原地转几圈,被孟元祈制止。
从顾宁安知道剧情开始,见到姬氏就有了带她回西北的想法。
每个世界中对原主真正好的人不多,姬氏是一个,他自然会十倍百倍的回馈给她。
更别说薛蔚之对他更是最重要的存在,他一定要随着他同去的。
第二日,天色灰蒙,大雪未断,薛蔚之突然收到圣旨,命他即刻进宫。
薛蔚之领了圣旨,回屋换上官服。
孟元祈手里握着暖炉,身披黑色斗篷,站在一旁看他穿着大红官袍飒爽英姿的样子,两人都未说话,却都明白对方心里在想什么。
薛蔚之打理好自己,准备出门同太监随行进宫。
孟元祈突然挡在门口,依然是灼灼其华让人动容之姿,却多了几分郑重,他眼眸深邃注视着薛蔚之,“王爷,快些回来。”
薛蔚之把他狠抱入怀:“夫人尽管放心。”
薛康孝正在议事厅左右踱步,在他忙于清理内政之时,未曾想西北竟然突然大乱,西北三个小国联合多次犯乱边疆,抢夺民众家产。
原本他想先缓缓,却突然接到西北告急文书,西北三国不仅没有适可而止,反而进犯到了内陆,说不定就要打到城墙之下,这根本等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