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跳台滑雪退出娱乐圈[竞技](176)

作者:白马骄驰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沈擒舟听到就在门口探头:“多做点儿啊妈,难得我这部和下部片子都不用减肥!”

姥姥虚点她脑壳,“那以后有啥要减肥的片子你又更遭罪。多大人了,比孩子们还馋嘴巴!”

沈擒舟笑眯眯把她妈妈拉走,临走给两个年轻人留下一台数码相机。

“哦,”姥姥也想起了相机,回头招呼韩墨京和凌放,“小韩也可以看看,这里有我们小放,小时候的照片和录像,可好玩儿了。平时他妈妈和他不在家,我爱看这个。”

沈擒舟接话:“可是我刚看好像打不开啊,之前也忘了要往电脑里转存了……你们俩男孩子看看,要是自己捣鼓不好,我拿外面修哦!”

韩墨京拿过去,先取出电池和存储卡,擦擦金属触点,再放回去——还真就打开了。

相机里是凌放上小学前的一些影像。

这台相机主拍照,录像功能还不太清晰,拍的也都很短。

其中一条是凌放第一次看雪。

约莫两三岁的,软软小小的一团人影,离得稍微远点儿就光看得出白了,和个粉砌玉雕的年画娃娃一样。拍摄的人走近些,才识别到乌黑葡萄珠儿一样的眼睛、红红的嘴唇。

小娃娃版的凌放,踩在厚厚的雪里艰难跋涉,终于还是啪一声平摔在雪地上,表情说不上委屈,似乎知道疼也慢了半拍,反而挺新奇地回望自己摔过的那片雪地。

长得和现在几乎没什么区别、只是当时在拍民国电影,梳齐耳短发的沈擒舟笑得前仰后合,冲上去像拔萝卜一样,把扑在地上不愿意起来的小朋友扒拉起来,拎着,晃晃又拍拍。

凌放自己看着都觉得挺有意思。

“啧,可爱。”说真的,他距离这个年纪可不是十几年,而是前世今生加起来双倍的时光,这段记忆在他内心深处都淡忘了,夸一夸自己的童年嘛,毫无心理负担。

韩墨京笑着点头,“是可爱。”他专注地看着,眼睛一眨不眨。

晚饭是一桌子姥姥的拿手好菜——沈擒舟是帮不上忙的,顶多家政阿姨能给姥姥打打下手。

“来啦,小茴香羊!”姥姥做这菜都不让插手,亲自上菜。

——其实就是孜然羊肉。X省南部自古就是世界孜然主产区之一,南疆地区还称呼孜然为小茴香。

盘中肉片纹理分明、油汪汪,粘着两三颗饱满的孜然粒儿,下头垫着翠绿的葱叶,教人一看就有食欲。

新疆原产的孜然,味道浓烈、浮水清澈,本地农产市场买到的也是头等好货,凌放想这一口好久了,虽然他带伤,还是不能多吃羊肉,但好歹能解解嘴馋。

“你有口福啊老韩,多吃些,今天主要靠你!”凌放叹了口气,先拿还没用的筷子,动作生疏、好不容易地给韩墨京夹了一大片,然后又慢慢地给自己夹一小片。

他的右手还带着石膏,在饭桌上努力适应左手吃饭,而且筷子还用的不太好,需要练习呢,夹菜还好一点,吃米饭要用勺子,拿水杯也是伸左手。

人说伤筋动骨100天,年轻运动员代谢旺盛,骨头的创口对位也不错,医生让凌放再过8周拆夹板——那是骨痂生成期,连接处比较健壮,手腕部分的康复训练也就可以适当进行。但12周之后才可以负重。

8周……估计他也就回J省跳雪队了,手腕初期不灵便,总不能靠队友教练照顾。

恰好这晚,女子跳台滑雪世界杯收官站,在日本札幌举办。凌放的俩“师姐”,女队的阿依努尔和宁恬,都要参赛。

饭后凌放打开电视,全家一起看比赛。

比赛间隙,央视直播解说闲聊,同时也是跟观众介绍着中国跳雪现状,“……本来要在北京冬奥之前考察新人,但是苗子太少,还是转项目的居多,现在跳雪一哥凌放受伤,最快也要夏天恢复实赛实训。如果世锦赛他没跟上了,只能看女子跳雪这边有没有能快速提高的。男队其他选手,还在努力进入世界杯竞争力较小的分站赛事决赛轮,世锦赛没太大的竞争力。”

“是啊,女队反而有些看头。X省的阿依努尔很努力,但是小姑娘发育关体重增加有些明显,心态波动也大。宁恬,成绩倒是平稳,但是可惜几年来两次受伤,最要命的是,跟腱出了问题,耽误一整年。不过后起之秀尹红很有天赋,突飞猛进啊,不过今年还在打洲际杯,没进世界杯呢。现在的话只能谈潜力,成绩还没什么把握……”

国家跳雪队的前景,听起来不太乐观。

这场比赛,阿依努尔起跳失误,无缘决赛轮。宁恬本就是跟腱伤的恢复期,首跳排在第47位,同样没有第二跳的机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