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跳台滑雪退出娱乐圈[竞技](168)

作者:白马骄驰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时速破百,带来的兴奋感和刺激感非同凡响,但是也影响了他的动态平衡能力。幸运的是,他没有失去平衡,飞行阶段很完美,但这样的飞行速度,还是触发了身体自我保护的条件反射。

过早开始预备着陆,导致他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足,整体距离短了,第一跳就没过K线,止步于116.5米。

第二跳,看得出他努力矫正,但还是没能摸透分寸。

凌放尽力发挥,两跳总分加和后,他拿下了本次世界杯大跳台比赛的第四名,和领奖台无缘。

现在也来不及沮丧,甚至连复盘都只能在旅途中看看视频、口头讨论,因为下一场世界杯分站比赛,就在四天后——现在气候多变,能走就得走。

他们需要尽快赶到挪威。

这种赛程安排,不少运动员可能就放弃挪威站了,但是凌放不行。

凌放前世确实是国家队大跳台项目的独苗儿,但他也刚开始在大跳台洲际杯、世界杯的一两个分站崭露头角,毕竟每年训练、比赛的时段都有限,他在大跳台开始练,也比标准台晚。前世又年纪轻轻就结束了运动生涯。

他没跳过的台还多着呢!

要跳标准台,起码国内J省和HL省现在是有K90的。K120大跳台是真没有,出来一趟要精打细算,能跳几个算几个。

何况要去的,还是举世闻名的峡湾区跳雪场,特伦赫姆跳台。

他们一行人搭飞机到挪威,然后转乘前往特伦赫姆的火车,其中一段路线是旅游线路,就从被侵蚀得蜿蜒的海岸线边经过。

列车的一侧是海风呼啸、海浪拍击,另一侧是高山峻岭、白雪皑皑。

世界上大部分峡湾在欧洲,欧洲大部分的峡湾都在挪威,挪威西海岸以峡湾闻名于世。数万年前的冰川运动,在冰川侵蚀作用下,形成了U形峡谷,随后海水倒灌,持续地侵袭陆地,侵蚀出了崎岖多变的峡谷和海湾。

——站在山体规模达到136米的特伦赫姆大跳台顶端,凌放都能感受到海风的咸湿味道。

从海拔1400多米的跳台顶端,迎着阳光远眺,甚至能看到一条峡湾分支的模糊轮廓。跳台两侧,白雪覆盖下少许裸露的山形也格外崎岖。

怪不得是世界名台,从这里展臂飞下去,别有一番欺山赶海的豪迈意趣。

第80章

韩墨京坐在大跳台的观众席, 和周围许多欧洲观众一起,看向上空——

隐约带着海水咸味的山风在高空呼啸而过,夹裹着凌放的身影。

这位快速成长中的奥运冠军, 已经逐渐脱离了少年的身形, 向着纤细、修长的青年体态发育。

一方面是发育因素, 一方面是开始了大跳台兼项的原因,常年看跳雪的观众知道, 他最近的成绩确实出现了下滑。

正因如此, 本场比赛赛前预测冠军是在芬兰的克里斯多夫和哈萨克斯坦的阿伊苏两位选手中产生。

挪威是有□□业的,押注克里斯多夫的更多。这位年轻的芬兰飞人, 今年堪称气势如虹, 在世界杯大跳台分站中已经五连胜,标准台三连胜,他正快速追赶着大赛历史成绩和名气更高一些的克努特和阿伊苏等选手, 已经迈入了世界男子跳台滑雪争霸行列。

平昌标准台奥运冠军, 来自中国的凌放, 则因为平昌后这一年的表现, 让不少跳雪迷开始担忧:他或许只是遥远东方昙花一现的流星。

不过,刚才的第一次跳跃, 凌放表现很不错, 距离分全场第二, 加上姿势分后, 和暂列第一名的克里斯多夫仅相差1分。

观众区很多人, 在他第二跳腾空时,屏住了呼吸。

“还是很高!”有人惊呼。

穿着白、褐相间的跳雪连身服的中国运动员轻灵地起跳, 已经冲到高点, 随即比大家认知更早地变换动作开始了俯冲。

这是凌放的起跳技术特点, 偏向于轻巧灵活的高曲线起跳和高前倾飞行。比起人们经常给跳雪运动员美誉的“飞鹰”,世界范围内不少观众开始叫他“雨燕”。

哦,今天在峡湾区飞行,那么可以说是“海燕”呢,有外国观众兴致勃勃地议论——至于他的许多本国观众居然还偷偷地叫“团子山雀”这个事儿,由于大部分主流体育媒体还是从中国主流体育媒体的报道翻译发布,大部分外国观众就不知道了。

“雨燕”的飞行姿势一向优美稳定,正式比赛着陆成功率也高于90%。

只要凌放能够顺利完成腾空转换,保持比较好的前倾角和稳定度,基本就能飞出不错的距离。

“第二跳就看这一下了!”有观众用英语低语。

跳台滑雪是专业度极高的运动,观众们也离得老远,这个距离看不出运动员起跳和腾空瞬间的细微调整和个人差距,但是他们可以从开始俯冲观察。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