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目,场地熟练度甚至会关联到安全问题啊喂。
在人家地盘上遇到这种“鸡毛蒜皮”的事儿, 不想闹翻的话也只能忍。
叶飞流想说什么, 凌放戳戳他的胳膊, 无所谓地摇摇头, “没什么,不缺这一回。”
起码他前世也是跳过好几次平昌标准台的, 虽然时间相隔这么久了, 前几天夜训也抓紧找了找感觉。他觉得还好。
凌放神色沉静, 乌黑的眸子看不出什么情绪来。
叶飞流感叹, 瞧我家徒弟, 这胸怀,静水流深。
不得不说, 这种沉稳气度, 甚至增强了整个中国跳雪队的信念感, 塑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气质。
“行……”叶飞流咧嘴笑了笑,对凌放说,“咱决赛让他们见真章!”
2月12日,平昌冬奥会男子个人标准台跳台滑雪决赛日。
跳台滑雪,属于奥运决赛中极差分层差距很大的项目。
对很多排名靠后的运动员而言,站上奥运决赛赛场,从九十米高空滑翔和平稳落地,可能是一生一次的荣誉。
能够冲击奥运领奖台的运动员,一般还是诞生于通过世界杯积分稳扎稳打进入世界前15名,直升决赛的选手中。
通过奥运资格赛进入的选手中,只有极少数时间能出现冲击领奖台的黑马:比如少数由于伤病等不可抗力没有好好打年度各积分赛,所以只好去参加资格赛的国际顶尖选手。
弗朗克并不是这一类型,他的年度赛事成绩不佳,的确是年龄上去,年轻时候累积的零星旧伤引起体能、反应速度下降导致的。
但是为了平昌冬奥,他也刻苦训练、甚至可以说透支训练了大半年,于是以资格赛第一名的排位,和资格赛第二名断层的总分数差距,进入了决赛。
超高分晋级,还被欧洲媒体很是报道了一番。
他是第16位出场,其后出场的,就都是通过世界积分直升决赛的选手了。
还是要先打打预防针——这一次的平昌跳台,主办方有意无意之下,总有些选手试跳安排得不太理想。
直接体现出来的效果,就是决赛这第一轮飞行,排在弗朗克之前的三十多名选手,表现都不甚如意。
达到K线的寥寥无几,在第28名出场的英国选手意外落地不稳跌倒后,更是隔两个就摔一个。
最严重的一位罗马尼亚选手起跳失速,实时记录显示出跳台的速度没到80km/h,飞行距离不到60米,几乎是斜线掉下来!
当场倒地,头部重摔。
医护人员匆匆进场,查看情况后,把远看上去一动不动的选手抬上担架带走。
搬到担架上的时候摄像机有个镜头能看到脸,表情疼到狰狞、面色苍白,但是好歹能看出还有意识,也没吐血。
国内,央视五套转播了这场决赛。
本届冬奥,中国队参加的雪上项目本就相对少,不少观众提前从媒体获悉,跳台滑雪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进冬奥会决赛!且据说年轻的中国选手水平不错,有机会实现项目奖牌零的突破,所以守着看。
其中还是大部分没看过跳台滑雪,或者一知半解看了点媒体科普。
“天哪!”
“我天……没事吧他……”“啊啊好吓人”电视观众们看呆了。
决赛开始半小时,这位甚至都不是第一个摔的,只是最严重的一位。
看这场比赛的观众虽然同情那些失误和跌倒的运动员,也看得出项目不容易,但是已经在心里嘀咕:这毕竟是奥运会啊,水平咋就、咋就这样……
央视体育赛事直播有实时互动平台,放出来给直播观众看到的是一部分,直播间的解说苏靖和女主持人基本能看到全部。
苏靖是中国上一代跳雪运动员,和凌放的教练叶飞流也是老熟人。
那还是个中国能进世界杯分站赛都不可思议的年代呢,他早早退役,转型了专业赛事解说——在凌放出现之前,能解说的比赛实在太少,只算是个副业,正职是他老家乌兰牧骑文工团的一名职业马头琴手。
这回苏靖可是为了平昌冬奥专门赶到B市,跟文工团领导请了假的。
苏靖抽空看了一眼呼吸灯闪啊闪的手机,“……”
那是文工团专门开电视看他解说的一群同事们,在群里@他的问题:“靖子啊,你们这赛事层级是不是和篮球足球一样,NBA啊欧冠啊之类的比奥运水平高啊?”
呃,不是……
他再看看旁边副屏幕里还在紧急处理现场伤员的情景,叹口气,接着对镜头科普:“呃,跳台滑雪世界范围大小赛事很多,而且是很传统的项目,这是第一届冬奥就有的项目。冬奥会是本项目的最高水平赛事,两年一届世锦赛,四年一届冬奥会,有冬奥的时候是替代世锦赛的。这就是最高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