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唐朝破案(154)

狄仁杰起身,“谢淳那边只差签字画押,你在此稍坐,崔县令的事很快有结论。”

崔朔兴闻言,身形晃了一下,目光落在袖口露出的一截书上,缓缓朝狄仁杰施了一礼。

谢淳在走廊尽头的审讯室,一进去就能听见他的咆哮声。

“崔友沃自己作死,跟我有什么关系?你们是雍州府的人吗?好大胆子,私拿朝廷命官,知不知你犯了大唐律法!”

“是谁想栽赃老子,想得美!拿出证据来!”

“死小子,看你年纪轻轻,胆子挺大?!”

“洛州长史还在等我复命,信不信过两日,长史就会来要人!”

“说,你们受了谁的指使?”

“想上刑,呵,老子乃洛阳司法参军,岂会怕你们这点小小伎俩!”

“闭嘴吧你。”梁予信不耐烦地瞪了他一眼,“还说自己是朝廷命官呢,嘴里别总不干不净的。告诉你无妨,这里既不是雍州府,也不是万年县。”

谢淳:“那你们是……”

梁予信勾唇一笑,露出两颗好看的小虎牙,“这里是奉宸卫卫所,在下呢,是奉宸卫五品参军,我姓梁,按理,你该称呼我一声上官。”

谢淳懵了,眼前年纪轻轻的少年竟是五品参军,而他混迹半生,还是个七品的司法参军。

谢淳的嚣张气焰登时全消,愣愣道:“你、你们说我杀人,有证据吗?”

梁予信闲闲抱胸,“我们在洛阳黑市也有眼线,已经派人去洛阳了,证据很快就有。”

谢淳闻言色变。

第48章 人之初(17)

马匹是在冷兵器时代是衡量国家武力的重要指标。

《周礼》形容马匹是“甲兵之本, 国之大用”。

太宗皇帝重视马政,也爱马,故而有名传千世的昭陵六骏。

关中地区设多个养马场, 养马业十分发达。

到马场时,天色尚早。

一群骑着马的牧马奴手握缰绳,徐徐而行, 见着疏议司一行,有的勒马回首观望,还有继续持牧鞭驱赶马匹。

马场有坡, 地势起伏, 沟壑缓坡交相掩映。

马群行进到水沟边, 四散开来,有的沿沟壑继续前进, 有的低头觅食,有的沟边饮水。

这里的马可分两类,一类是官家马,属于兵部在籍, 占马场的大头。

另一类是官宦人家的马, 依托各种关系寄养在此, 养马费定期支付, 闲暇时便来策马游乐。

黎照熙左右张望,道:“久推官何以怀疑学堂六子将人关在马场?”

欧阳意点头, “回思学堂的骑射课便是在这北郊马场上的。江承典也说过,第一次遭霸凌就是在马场。”

韩成则忽然想起来,“北郊马场是官办, 挂在兵部名下, 哦对了——学堂六子之中, 那个叫苏止的学子,其父正是兵部司曹!”

顾枫恍然:“苏止,我记得江承典说过,他自封为东木青龙!上古六兽中青龙为大——苏止是他们的头领!”

“走,咱们去探探虚实。”

诸人直奔管事所在,表明身份,管事好久才回过神。

天后下旨彻查回思学堂学子失踪案,满长安城传得沸沸扬扬,管事一看是疏议司,就算明知道自己没犯案,也怵得慌。

管事姓林,是一名兵部令司,九品之下,官员往来他很熟悉。

“这儿是离长安最近的官办马场,大小官吏经常携家带幼过来。苏司曹家的公子啊……他是常客……”

人就是这样,偶尔见一次会记得清楚,常常见反而习以为然,不会太留印象。

黎照熙问:“最近一次是什么时候?”

“这个嘛,苏司曹掌管马政,是马场的顶头上司,他有随时进出马场的腰牌。”

“咱这儿是官家马场,规矩可严的,马不外借,亦不留宿。不过兵部的官爷们是例外,兵部众人逢年过节会到此聚餐,就在后山。”

“苏公子嘛,也常带苏司曹的腰牌,携友来骑马游乐。”

极目远眺,广袤的草地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头。

学堂六子的年龄在十二岁到十四岁之间,过了最稚嫩的阶段,离成人的成熟还有点距离。

他们具有极强自尊心、嫉妒心,自大、偏激,心里同时有着幼童的幻想、成人的野望。

行为幼稚、乖张、难以自控。

发泄的场地需要足够空旷、隐蔽。

霸凌才能无限制地疯狂、恣意……

长安地贵,他们荷包有限,几乎不可能买得起大宅子专供玩乐。

都是孩子,扎堆出现容易引人注意,但他们来这儿却很合理,亦不会引起注意。

黎照熙:“苏公子进出可有登记?”

林管事皱眉想了会儿,摇摇头,“几个孩子过来玩,有时骑马有时乘车,真没登记的。我这儿马奴多,也都认得苏公子,自有人伺候他们。嘿,苏公子出手大方,不少马奴都得过他的赏。”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