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上车是没有座位的。
栀栀停靠在车门处,打量着车厢里的人。
在这个时代,在春节临近时搭乘火车的人很多,但远没有改革开放以后那样的盛况。在这个时间段搭乘火车的,基本都是平时在城镇工作、老家在乡下的有工作的人,拖家带口的回老家过年去;出差的人;以及四周串联的红学生。
无论是哪个时代,国人都有自己携带食物准备长途行时吃的习惯。
所以栀栀观察到车厢里好多人都拿出了自备的饭盒,车厢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食物气味儿……
栀栀暗自点头。
——难怪在界东界西摆摊卖小吃的小贩们,生意不太兴隆呢!
栀栀开始了走动。
傅明宇和瘦猴立刻跟上了她。
三人将整一列车厢全都走了一遍……包括卧铺车厢在内。
栀栀对外出乘坐火车的旅客构成有了心得。
于是,她带着傅明宇和瘦猴在王家庄下了火车,甚至还出了站,在王家庄火车站转悠了一会儿……
王家庄火车站也很荒凉,别说摆摊的人了,除了只有5个工作人员和一排平房的火车站之外,什么也没有。栀栀一路乘坐火车过来,发现方圆十几公里内没有人烟。
于是栀栀又带着傅明宇和瘦猴去了火车站对面,等了十来分钟以后,又上了一趟回程的绿皮火车,回到了九道弯。
栀栀依旧将所有的车厢全都走了个来回,甚至还很仔细地观察着搭乘火车的乘客们的衣着,有时候听到乘客们聊天,她还会站在一旁听上一会儿再走。
她过于关注乘客们,忽略了傅明宇和瘦猴。
所以她根本不知道这俩兴奋极了!
傅明宇虽然是**,可他也从没像今天这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三站式旅行。
瘦猴呢,他这辈子第一次亲眼看到火车,然后就晕晕乎乎的跟着栀栀上了火车……瘦猴甚至还去参观了绿皮火车上的厕所和开水房,亲自用手摸了摸锈迹斑斑的铁皮车门,看到了列车长给他们仨补票的时候手里拿着的那个皮本子!
瘦猴激动坏了!
直到栀栀带着他俩下了火车、出了站……
瘦猴咧着嘴傻笑,雄纠纠气昂昂的挺起胸膛、还顺着拐,像只螃蟹一样横行。
而依照约定等在九道弯火车站门口的其他小伙伴们,看栀栀她们居然是从火车站里走出来的时候,全都惊呆了。
——也就是栀栀才有那么大的胆子,敢上车就上车了!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她居然还打了个来回!
众人看向栀栀的眼神就更加羡慕和依赖了。
第132章
栀栀和大家汇合后,第一时间拿出她刚才从小贩们的手里卖到的小吃,和大家一起分享。
凭心而论,这些粽子、糯米饭、蒸饭的味道……也不能说特别好吃吧,但也不算难吃,属于家常水平。
但为什么就是生意不好,卖不出去呢?
思前想后,栀栀觉得应该就是因为:林市是附近三省最大的中转火车站,无论是来这儿转车的、还是搭乘起始列车的乘客,要么就是在林市火车总站吃饱了才上车的、要么就是自带了干粮的。而九道弯站距离林市又不远,大家要么就是肚子饱饱、要么就是手里有粮,谁也不会在这个地方花钱买吃的。
看来,在这儿卖小吃的、并不合适。
因为没有市场。
但可以卖点儿零嘴——快要过年了,在这个时间段里乘坐火车的大多都是回乡过年的,都有女眷和孩子。
女人和小孩的钱是最好赚的。
也可以卖点儿特产——栀栀在火车车厢里走动的时候,听到不止一个乘客在抱怨,说因为赶时间回乡过年,也没空好好逛一逛圩市,没能带点儿具有林市特色的土特产品回去过年。
土特产?
于是,趁着大伙儿一起分吃各种小食,栀栀问道:“咱们林市有啥特别出名的土特产吗?”
众人呆愣住。
姚叔他们大半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南陵,身在局中,只知道自己有什么,不知道别人有什么……所以他们对“林市土特产”完全没有任何概念。
知青们是直接从省城来到的南陵,也就上回去过一次林市,也不知道林市的土特产是什么。也包括栀栀在内,一时间也想不出来林市有什么土特产。
还是傅明宇开了口,“林市的土特产是咸鱼啊!海鱼的那种咸鱼……林市靠海嘛,不光是咸鱼和鱿鱼干这些东西很好销,漂亮的贝壳和海螺壳也是很好的纪念品。不过,林市的那个出海口不太行,想要拿到这些东西,还得靠南陵、西陵的老百姓拿上来卖,林市本地不产,平时都属于可遇不可求的东西。”
栀栀和小伙伴们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