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这孩子呢,就长得眉清目秀的,一眼看去就觉得很像黎恕。
栀栀看着孩子微微地笑,心想这又是个男孩儿……恐怕公爹婆母得失望了。
因为她不打算再生孩子了,无论是男是女,两个孩子已经足够。
栀栀和宝宝并排躺在移动病床上,又被护士推出了产房。
黎恕正焦急不安地等在外头。
见栀栀出来了……
他一下子就扑了过来,“栀栀,你还好吗?”
栀栀含笑点头。
然而看到栀栀疲倦的模样儿,腊黄的脸色和布满血丝的眼……
黎恕心疼得不得了。
“辛苦了!栀栀……”他欲言又止,纠结片刻,轻声说道,“栀栀,咱们已经有两个孩子了,以后咱们不生了好不好?”
他实在不想看着她为了生孩子变得这么辛苦,也不喜欢她怀孕时挺着大肚子还要忙来忙去,更不喜欢她进入产房里,他无能为力的那种感觉……
栀栀笑了。
可她连笑也没力气,只抿了抿嘴,用气音说了一声“好”,又示意他,“看看孩子……他很漂亮。是个……男孩儿,五斤七两重……”
“你别说话了,”黎恕心疼地说道,“我先送你回病房,你吃点儿东西就马上睡觉!”
栀栀含笑点头。
第443章
七六年四月,栀栀生下了次子。
黎恕给孩子起了个乳名儿叫铁柱……
因为铁蛋出生的时候比较胖,浑身肉乎乎的,再加上栀栀怀铁蛋的时候,肚皮总是崩得紧紧的、硬硬的。
但铁柱出生的时候,瘦巴巴、长条条的,所以黎恕觉得他长得很像火钳,故此取名为“铁柱”。
栀栀:……
不过,关于两个孩子的大名儿,黎恕由于奸滑躲懒,直接把取名的权利双手奉上,请老父亲和老岳父做主。
于是老黎纠结了一个多月,反复斟酌,最后取了铮、锵一字。看得出来,老黎还是希望两个孙子将来会成长成为刚正不阿之人。
别逢君则给孩子取了“怀瑾”、“怀信”两个名字,皆出自楚辞,都有极好的寓意。
于是铁蛋的大名儿就叫做黎铮,字怀瑾;铁柱的大名叫做黎锵,字怀信。
与此同时,由于政策风向的改变,栀栀和黎恕的亲友们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七七年高考恢复。
对于广大知青们来说,这无异是个爆炸性的新闻!
大多数下乡插队的知青都经历了生离死别、背井离乡之苦,现在恢复了高考?
在乡下劳作的知青们就没有不想回城的!
参加高考最就是最好的回城途径。
对于没有背景、没有工作的城市青年来说,参高考也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所以高考是整一个七七年最最最火爆的话题!
对于栀栀和黎恕来说呢,七七年也是个很重要的分水岭。
在栀栀和黎恕的家人方面:
——铁蛋……噢不,黎铮小朋友已经三岁多,生得人小鬼大,开始上军区幼儿园了。
——别逢君老将出征,于坐五六的年纪,接受国家征召,在改革开放的春天即将到来之前,毅然决定前往条件最艰苦的大西北。至于他研究的到底是什么,别逢君一直不肯说。但据黎恕的猜测,岳父估计是在研究武器有关。
——本来应雨时想帮着栀栀带小黎锵的,可一想到别逢君年纪大了,还要去大西北,她实在放心不下。于是她向上级打了报告,辞去松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的职务,跟着别逢君一块儿走了,去当一个无级别的随队队医。
为了这事,向来恩爱的老两口起了争执。别逢君并不希望妻子跟着他一块儿去大西北,一方面他是觉得她已经为家庭牺牲了很多,现在好不容易事业有成,他更愿意看到她每天意气风发的样子;一方面他担心大西北条件不好,觉得妻子跟了他一辈子也没享到什么福,现在老了还得跟着他去捱苦受罪。
但应雨时却哭着说道:“我在医院工作,是在为人民服务,救治的是人民群众。我跟了你去,我也是在为人民服务,救治的也是人民群众啊!老别,你只管和你的战友们往前冲,我保证不拖你们后腿,而且我还会当上你们的保护神,有我在,你们整个儿队伍都会平平安安、齐齐整整的你信不信?”
别逢君难过愧疚了很久,最后和妻子相拥而泣。
七七年的春天,两人就一同启程去了大西北。去之前,他告诉儿女们,“勿挂念,如果还能活着回来,当然一切安好。倘若回来的是两捧灰……辰辰(别家最小的孙子,别一之子)结婚的时候给我和你妈念叨几句就成。”
儿女们哭得稀哩哗啦。
——别燕东升任松省省厅,单朝凤随夫升入省城银行任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