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是……
栀栀觉和他的求生欲还蛮强的。
“你这么害怕和她扯上关系?”栀栀取笑黎恕,“当心到时候她妈妈来拜托你,让你好好照顾她……”
黎恕一脸的正经,“我和她同年,只比她一个多月,她是需要人照顾的孩子,我也是啊!”
栀栀看向了小昭。也正好小昭已经找到了她自己的座位,正好朝栀栀这边看了过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栀栀的错觉,她好像从小昭的眼神里看出了一丝怨忿与不甘?
吃完早饭上大课的时候,倒还一切正常。
下午上小课的时候,小昭红着脸过来了,“哥,嫂子,我能加入你们这一队吗?”
团队里的其他人面面相觑,也不知道小昭是个什么情况。
“不能。”黎恕认真答道。
小昭:……
她没有想到黎恕一点儿回转的余地都没有,直接给她判了个死刑。
一张小脸儿红了又白、白了又青,最后泫然欲泣地问道:“为什么啊?你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我、我刚刚才加入这个大集体,什么也不懂,一点儿也不熟悉,黎恕,你怎么可以……”
黎恕问道:“分组的事儿你去问主办方去啊,问我们干啥?我们也是主办方给分的组!按专业来的,你以为你想进哪组进哪啊?哦,你看着我帅气,就想和我分到一个组?”
场面一度十分难堪。
小昭的眼泪都已经在眼眶里转圈圈儿了。
郎教授出面打圆场,“小同志,是这样儿的,我的专业是港口动力学,小黎的专业是海洋生物学,小别的专业是淡化海水灌溉农作物,大张同志的专业是海洋工程学,刘同志的专业是沙漠气象环境学,小张同志是盐碱地嫁接植物学专家……所以我们这个团队又叫‘气候与生态’组,小同志,请问你的专业是?”
小昭听懂了。
——想加入黎恕这个团队,光是会外语还不行,她还得有科研专业?
好吧,理智上她可以接受,但面子上……真的很难堪。
小昭咬着下唇,无论如何也办法说自己根本没有任何专业。
她一扭头,走了。
小团队里有位刘教授,年纪和郎教授差不多大,就提了一句,“小黎啊,那是你认识的人,是吧?要是她不合群的话,我们也可以……”
黎恕正色说道:“教授,老师,同志们,我确实认识那位小昭同志。也正是因为我认识她,所以我很确定……我们的团队没有她,才会合作得更好。当然了,如果哪位同志确认出国以后有的是闲功夫,能照顾那位小昭同志的话,我不反对。”
众人听懂了黎恕的言外之意,全都沉默了。
——他们这个小团队里成员全都是研究冷门科学的,本来就是科研团里的边缘组织。现在经过好几天的磨合,大家终于熟悉了、彼此之间也合作愉快。
如果新来一个人,对团队非但没有任何帮助,而且还需要人分神去照顾她的话……
那还是算了。
谁有那么多的精力啊?
但不巧的是,后来栀栀发现小昭去了她爸别逢君的那一组。
为此,栀栀有些忧心忡忡。
“小昭不会拖我爸爸那组的后腿吧?”栀栀问黎恕。
黎恕说道:“放心,保证不会拖爸爸的后腿。”
栀栀转头看向了黎恕。
黎恕小小声说道:“咱们这个团,等于是国家顶尖级的科学家了……国家也不放心啊,怕出事儿,所以好几个种子选手的身边都有国安保护,爸爸就算跟小昭一组也没关系,他俩身份不对等,根本不可能有相处的机会……她拖累不了爸爸。”
栀栀放下了心,又问黎恕,“那咱们受国安的保安吗?”
黎恕笑了。
“我保护你。”他一本正经地说道。
栀栀哼了一声。
第415章
在集训的最后两天里,栀栀、黎恕在和别逢君见面的时候,屡屡听到爸爸提起小昭的名字。
——小昭哭了。
——小昭又哭了。
——小昭又又哭了。
——小昭又又又哭了。
有时候是因为她翻译文书翻译得乱七八糟。然后解释说外语科研文献里的句法很难,专业词汇又长又晦涩难懂……上小课的时候她当着全体小团队成员哭得那叫一个凄惨,大家不得不停下来安慰她。
然后就演变成为,大家都在教小昭外文句法,教她专业单词……
有时候是因为团队成员置疑她的能力和水平……
有时候是别人有点厌烦她、不想理她……
甚至有一次,小昭哭着跑来找别逢君,问道:“别教授,您是不是也和栀栀姐一样,看不起我,觉得我水平差,呆在这儿是在拖大家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