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搁以前想都不敢想,以前咱们种地干活拿工分一年分不了几个钱,买东西也不方便,现在真是好多了。”秦正杨帮忙提着两个袋子往楼上走,“这是厂里分的宿舍,我排了三年队才轮上,分了间二十多平的屋子,把你嫂子和大宝也接过来了,对了,大宝现在在城里念初中。”
秦羽荞越听越高兴,眉眼弯了又弯,想着家里人日子越来越好,觉得开心,她刚想开口,就见着大嫂站在楼梯道口迎他们。
“荞荞,顾营长,你们到啦!”董心梅在走廊上望了会儿,见到自己男人领着人出现在院里,便过来帮忙拿东西。
“嫂子。”两人跟大嫂董心梅打了招呼,一块儿进屋去了。
秦正杨分的宿舍面积确实不大,半间客厅,帘子一拉是儿子大宝的床,旁边用木板隔了他们两口子的木床和衣柜,屋里没有厨房,做饭都在过道起炉子,厕所和水房在每层楼尽头。
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两人把家里归置得好,屋里东西多却不显杂乱,秦正杨帮着把东西放地上,又去邻居屋里借了几张凳子,“家里地方小,咱们挤挤坐。”
“哥,嫂子,你们这屋子挺好的。”
“是,别看小,但是可不好申请,我们在厂里排队都排了三年,好不容易才轮上,有个歇脚的地儿真是不错。”
没分到宿舍之前,秦正杨只能每天天不亮起来从小河村出发进城,下了工再搭班车搭驴车回家,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就得花四五个钟头,现在真是省了不少事儿。
董心梅提前做好了饭菜,等一人到就能吃了,今天秦羽荞一家回来,她也舍得,炖了一锅黄豆猪蹄,一揭开锅盖就是香味,“尝尝看,这是厂里的肉,员工能另外买,尤其是那些猪下水,猪头肉,比外头买起来方便多了。”
肉联厂福利待遇好,说出去都是人人羡慕的地儿。
猪蹄炖得软烂,汤也浓郁飘香,一屋子人吃得浑身暖洋洋。
就连顾朝文和顾思语都喝了一碗汤,小嘴油光光的。
“妈,擦嘴。”顾朝文扯扯秦羽荞衣袖,让妈妈掏手帕给自己擦嘴。
一旁的顾思语看着哥哥被妈妈用手帕擦嘴,也仰着头噘着小嘴看着妈妈。
秦羽荞擦完一个,又看着一个小嘴,换了一头给她擦擦,“舅妈炖的猪蹄汤好喝是不是?”
“是!”两小孩都点头。
“那你们俩叫舅妈没?”今天刚进屋的时候,秦羽荞让孩子叫人,不知道他们又怎么了,没开口,这会儿吃人的嘴短,正适合。
“舅妈~”
“哎,朝文和思语可比我们家大宝听话多了。”董心梅看着外甥和外甥女一脸慈祥。
“嫂子,大宝上学不回家吃饭哇?”
“是,都在学校吃,我让他今天放学了和咱们村里小孩儿一块儿回来,这家伙念初一了,就看看他能不能考上高中,到时候比他爸强。”
“念到初一挺好,一定让孩子念下去。”顾天准上回见过大宝一面,那小子虎头虎脑,要是能念书还是念下去最好。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要是能走个狗屎运出个大学生就更不得了了。”秦正杨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就盼着孩子有出息。
“那爸妈可不得在村里放个三五串鞭炮啊,从初一放到十五。”秦羽荞想着也高兴,盼着上班的念书的都能好。
吃过午饭,又歇了一阵,四人收拾着准备搭班车回村,一个小时的班车,一个小时的驴车,秦羽荞坐在驴车上还没下去,就见到在村口探着身子四处张望的孟桂芬和秦华军。
“爸,妈!”
“荞荞!”
=
宏市大丰公社小河村,以前所有社员下地干活挣工分,前两年分田到户后,自家种自己的地,还养了两头猪,四只鸡,四只鸭,每年交了公粮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大伙儿干起活来更有劲儿了,日子也好了不少。
加上大儿子秦正杨进了肉联厂,孟桂芬家里还时不时见肉,肉联厂不少杂猪肉,尤其是些骨头,猪下水,厂里职工能优先买,也不要票,他有机会就买点给家里带回去。
一早接到消息,今天秦羽荞一家要回来,孟桂芬可激动坏了,一大早就和秦华军起来,秦正杨说了今天会带两斤猪肉,一斤猪头肉回来,她就杀了一只自家养的鸡,给熬上了鸡汤,等着晚上吃。
晌午饭,两口子简单吃了点,算着时间便去村口等着,等了好一阵,终于见到一架驴车来了,上头坐着的不是秦羽荞还能是谁?!
好些年头没见,孟桂芬一下子就红了眼眶,她几步小跑上去,站定在驴车旁,看着闺女喜笑颜开,这丫头当了妈真是不一样了,眉眼看着更温柔,“荞荞,累着没?慢点下来。哎呦,这就是朝文和思语啊,我的好娃,外婆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