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太子被迫还俗后+番外(139)

作者:春风迟迟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任凭谁,怕是也不能越过母子俩去。

朝臣们心有不甘,但却没有改变要送女儿进宫的想法,毕竟往后还有几十年,谁能料定皇上不会改变主意。

但他们又不敢去天子直言,托了丞相以后宫空置为由,劝谏皇上采选妃嫔。

丞相身为百官之首,自然推脱不了,悻悻然进了书房。

丞相腰上有旧伤,这两月复发,少有上朝。

自荣王沧州兵权交回,丞相手里的权利交还宣明繁,大有致仕的架势。

新帝登基不足一年,已有帝王的模样。

丞相很欣慰,但还是说,“皇上,立后一事……”

这样话不厌其烦的话宣明繁听了无数遍,心平气和道:“我不立后,也不纳妃,仅有淑妃足矣,如今也有宣稷克承大统,大梁江山后继有人,足够了!”

丞相无奈:“国不能一日无君,也不能一日无后啊。”

“那就立淑妃为后。”

丞相:“……”

宣明繁看他意味不明的神色,牵唇一笑:“老师忘了,我和淑妃能有今日,全靠您的帮忙。”

丞相哑口无言。

谁能想到他当初只是从宫道上随意挑了个貌美的小宫女,也没奢求她能成事。

谁知她不仅让净闻法师还了俗、有了孩子,还让皇上神魂颠倒,独占恩宠。

若是别的嫔妃,丞相还能劝皇上广纳后宫、雨露均沾,换了宁湘,他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能怎么办呢?

红线都是他牵的,还能一刀砍断不成!

丞相丧气,只能说:“皇上这话可别让大臣们听见了,您独宠淑妃娘娘,老臣无话可说,叫旁人知晓了,又得将老臣推到前头来。”

还好他没女儿,若是也存着把女儿送进宫的想法,只怕要呕死。

宣明繁颔首,声色温和:“丞相保重身体,这江山,还要老师帮我一同守护!”

丞相一窒,险些要老泪纵横。

“世家贵女才德兼备者众多,不是非要进宫才好。端王如今尚未娶妻,太妃求我几次,劳烦丞相替我张罗着,好叫端王早日收心成家立业。”

丞相无语凝噎。

这是真把他当媒人了?

“臣当尽力就是,只是未娶亲的,还有敬王殿下……您忘了?”

宣明繁顿了顿。

的确是没想起宣明晟来。

他们三人虽是亲兄弟,却也亲疏有别。

宣明呈从小就顽皮,哥哥长哥哥短跟在他身后,好几年同吃同住,感情自然深厚。

而宣明晟生母卑微,为先皇所不喜,不常让他们一起玩,加之宣明晟本就小几岁,皇后虽有心一视同仁,奈何三皇子生性怯懦胆小,并不敢和两位兄长亲近。

后来年岁渐长,君臣有别,他贵为太子,每日所学远远越过二皇子三皇子,距离更是遥远。

这倒是让宣明繁生出一丝愧意来。

“我记得,他尚未及弱冠。”宗室子弟,多在及冠后大婚,所以一时也没考虑到。

丞相道:“过几日便是了。”

朝政繁忙,他无暇顾及,想到宣明晟没了生母。

“既是冠礼,便让礼部好好准备吧。”

作者有话说:

昨晚有点不舒服,抱歉才补上更新。

单位羊了大半,我们部门十几个人剩我一个

第66章

平安坊坐落在御街旁,离皇城不过两三里。

坊市之内熙攘繁盛,往深处走是幽静的住宅。

平安坊寸土寸金,并非寻常官宦或富商能买下,多数住宅为御赐所用,故而住在这里的皆是皇室宗亲和显赫世家。

马车从青石板路上缓缓而过,往巷里走了一段路,停在一处四进的宅院前。

随行的婢女去敲了门,不多时有脚步声响起。

守门的婆子来开了门,谨慎地打量着来人。

“姑娘是?”

女子勾唇一笑:“我家姑奶奶回娘家省亲,请通禀太爷太夫人。”

“姑奶奶?”婆子是才来府里伺候的,并不知道主家的身份,一时困惑不已,说了声稍待便进门去禀报。

院子里小公子和小小姐正在树荫下写字,大爷在廊下闭着眼打盹。

婆子脚步匆匆:“大爷,有客人来了。”

宁远青睁眼,满脸睡意:“什么客人?”

他们一家来京城快三个月,除了端王偶尔上门,和每五日一来的太医,并没有任何人来拜访。

今日又不过年又不逢节,到底是哪位贵人?

婆子想了想:“她说是府里的姑奶奶。”

宁远青面色一变:“姑奶奶?”

想到什么,匆匆起身,险些连脚上的鞋子都踢掉。

婆子不明白他着急忙慌是做什么,待到客人进门,伺候茶水时看到眼前掠过的一抹裙角,动作一滞。

往上是一张艳丽无双的面庞,雍雍穆穆、仪态万方。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