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刘斌权只能自己垫资。尽管他已经拿到了来自国内购买商的订金,但是这一点点钱和全部货款之间的差额还是巨大的。为了能填补这个差额,刘斌权不仅仅是将全部家当都拿出来垫资,还抵押了餐馆以换取资金。如果国内供应商违约,或者是资金晚到那么几周,那刘斌权就只有吊死在家中这么一条路可选了。
然而,中方的代表团并没有让他失望。这次开放市场,中方排出的购买团队,不仅实力雄厚,而且都是有一定的国营基础的。刘斌权既然替他们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也大大减少了采购时间,代表团们也知道刘斌权作为一个小中间商的难处。尽可能快地将第一笔合作款的尾款打给了刘斌权。
当刘斌权拿到这一笔尾款的时候,刘斌权几乎要高兴的飞起来了!仅仅是这一次的交易,就已经让他赚得盆满钵满了。中间商的抽成,加上倒买倒卖的差价,仅仅是这一笔的交易已经超过了他这几年来在加拿大这片土地上打工开餐馆几年的总收入!
所以,当他看着这些钱的时候,他并没有回去继续他的餐馆生意。而是索性干起了代理商的生意。中方和加拿大的业务往来还不够成熟,需要有人牵线搭桥。在这个业务初创的真空期,谁愿意来冒险,谁就能赚得利润。
于是乎,刘斌权拿着这些钱,自己在当地搞了一个商会,作为当地供应商对外的桥梁和门面。同时,他也知道当地供应商的供货上限,于是将供应链铺开,主动联系了其他周边区域的其他供应商。
中国人一直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自古以来国人经商也秉承着信誉为上的原则。既然跟刘斌权的交易往来如此顺利,那之后的交易也会首当其冲地选择刘斌权。当然,刘斌权也没有让国内的购买商失望。等到几个月后,国内的供应商再次找到刘斌权交付第二份订单的时候,刘斌权已经从一个毛手毛脚的新人,变成了一个有着一定规模和渠道的行家了。不仅如此,通过事先的沟通和了解,刘斌权竟然完成了提前备货。在订单到达之时,刘斌权就已经完成了订单上80%的囤货了,剩下的20%也是分分钟就能到货。就这样,从刘斌权手上的出货周期,比上一个订单足足缩短了四分之一!
看到有如此经商头脑的刘斌权,国内的购买商更是信赖。订单如雪片一样发给刘斌权。刘斌权也不仅仅是安于现状。他利用手头的资金,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会。他从一个人,变成一个小团体,变成一个大公司,变成一个跨国企业。营业的范围,也从最早的中间商,到现在有了自己的供应链和船队。就在前几年,国内开始流行龙虾。刘斌权又接下了国内的龙虾订单。因为经营范围的扩大,企业利润一下子又增加了20%。
这样的刘斌权,现在在加拿大内,已经算是商业巨头一般的存在了。虽然后续其他的代理商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但是面对已经商业成熟的刘斌权,他们没有任何竞争力。也只是从狮子嘴里偷一两根肉丝的程度。
第213章 213
然而,就是这样的刘斌权,也不是完全顺风顺水。至少他家里的事情就没有业务上的那么顺利。在初到加拿大的时候,跟他一起来的妻子,跟他一起经营餐馆。他负责采购和后厨,而他的妻子则负责前厅和收银。因为吃不了苦,最终他的妻子跟着一个当地人跑了。
之后他生意有了起色,他在加拿大各地跑商的时候,结实了一个当地的女子。外国人的开放和热情,给了刘斌权一丝久违的温暖。在商界一个人摸爬滚打了多年,他竟然又体会到了久违的爱情的感觉!这让他沉醉其中、无法自拔。很快,他就与这个女子发生了关系并且同居了。
然而,还在事业初创期的刘斌权,需要东奔西跑。并没有办法将全部的身心都放在一个女人身上。就这样同居了几个月,女人还是离开了刘斌权,因为刘斌权没有办法给她她想要的生活。
刘斌权也没有过分挽留。刘斌权爱上这个女子,是因为这个女子的热情。然而刘斌权没有办法和这个女子生活在一起,也是因为这个女子的热情。可以说,这个女子对于刘斌权来说,就是只适合谈恋爱,但是不适合结婚……
之后刘斌权又一个人过了很长的时间。直到刘斌权的商业帝国成型,并且与国内签署了长期的供货合同后,才又迎来新的春天。
这次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刘斌权并不是自由恋爱,而是国内的一家大型购货商的千金。女方比刘斌权小7岁,两人的结合有点联姻的意思。经过了两次爱情的风雨,刘斌权也早已没有了如同青春少年一般的恋爱幻想。王芳和他现在的地位相当,也有双方的企业作为后盾,这一桩联姻注定是稳妥的。两人虽然没有什么海誓山盟,但是已经身为成年人的两人,反而更懂得如何过日子,结婚后不就两人就有了一个女儿。两个人联姻后,一方是加拿大的供应商巨头,另一方是采购方的龙头企业,有着充足的销货渠道。一个买,一个卖,赚钱简直跟印钞机似的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