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无双沉默了,可不是嘛,现在北洋政府腐败,农民的日子苦到泥里。哪有粮食喂牲口呢。
她不死心追问,“如果喂苞米,你觉得多少斤苞米能养出一头肥猪?”
苏锦绣没有用粮食养过,她粗略估计,“怎么也得两三百斤苞米。”
秦无双震惊了?两三百斤?三百斤苞米,她只花了360人民币。要知道现代一头猪可以卖4000块,不过现代的猪有三四百斤,换算成生猪差不多是11块钱。如果把这边的一百斤大肥猪弄到现代,大概能卖1100块钱。她可以净赚740元。绝对是暴利啊。
猪尚且如此,比猪还便宜的羊,利润只会更高。毕竟现代羊肉价格比猪肉贵。
苏锦绣吃完饭,将盘子洗干净。
秦无双拿着空盘子下楼,把盘子还给西餐店,问老板附近哪儿卖牲口。
她把这附近几条街都逛过一遍没发现有卖牲畜的,猜想应该有专门的街道。
西餐店老板颔首,“知道。你出了这条街往右拐一直走,再往左拐走一里路,再往左拐……”
秦无双听着稀里糊涂,“那街叫什么名字?”
“三羊巷”
秦无双谢过西餐店老板,转身往外走,照理说有些远,她应该开自己的面包车,她的面包车也确实跟她一块穿过来了,但因为没有大门,她只能看不用能,上了黄包车后,她直接报了地址,“送我到三羊巷。”
黄包车高喊一声,“好咧,您请坐稳喽。”
一阵风过来,黄包车速度飞快穿梭在街道,明明车夫是用两条腿跑,但是他的速度一点不比电车慢。
也就一刻钟左右,黄包车停在一条巷子口,车夫擦了擦脸上的汗,指着右侧幽深的小巷,“客官,到了,这就是三羊巷,我带你走的是巷尾,巷子口那边有电车,堵得厉害。您沿着这条巷子一直往前走,什么家禽都有得卖。”
秦无双付了对方一角钱,仔细观察这巷子,在上海巷子叫弄堂,它不是直的,而是蜿蜒曲折,地上铺着青石板,当然更多的是泥泞小路。
从外面,她可以看到弯拐处有两个小贩正蹲在鸡笼前叫卖。
离得有点远,她听不清价格,待走近了,整条弄堂都是这样的摊子。
有鸡、鸭、鹅、狗、猫,大一点的牲畜还有牛、羊、马、骡子、毛驴等等。
要说卖得最多的是什么?不是这些牲畜,是人。是的,没错,就是人。有男有女,这些人被关在一栋房子里,隔着栅栏,可以看清他们的身材长相。
秦无双走过,门口一个中年男人,大概是管事,向她讨好一笑,“小姐,买个丫鬟回去使吧?不贵,五个大洋就行。”
秦无双飞快收回视线,虽说民国法律明文规定不允许买卖人口,可是政府也从未出面管制过。
她心里一声叹息,将视线移到那些牛身上。
这儿有几头牛,秦无双小时候待过农村,但那时候年纪太小,并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她甚至没法分辨牛的年龄。
秦无双想了想,看到旁边有个小贩卖鸡,她主动上前攀谈,先是问他的鸡多少钱一斤。
民国的鸡多数是土鸡,洋鸡很少,这些鸡也就两三斤重,公鸡也就四斤重。
这个鸡笼里大概有十只,三只鸡换一个大洋,顶多就四个大洋,秦无双听了他的报价,没说贵也没说不贵,而是问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你养过牛吗?”
小贩愣了一下,点点头,“以前养过,但是现在田税高,家里没粮食养,就没养了。”
秦无双问他会不会辩认牛的年龄?
小贩笑了,“当然,我就是闭着眼睛,只听声音也能猜出牛是几月的。”
这话有吹嘘的成份在里面,秦无双示意他看向那几头牛,“你告诉我那些牛分别几岁,我就把你的鸡全买了。”
小贩眼睛一亮,点头说好。他似乎不怕秦无双赖账,从右往左依次报牛的年龄,“最左边那是头老黄牛,最起码得十年往上,你看它都快站不起来了。买这种牛是为了杀了吃肉。拉东西别指望了。倒数第二头牛有七年,第三头牛有三年。第四头牛估计有四年,最右边这头牛估计有两年,看养牛人那愁眉苦脸的样子,估计家里遇到倒霉事了。要不然也不会把刚刚成年的牛拉过来卖掉。”
秦无双向他请教,“你怎么看的?”
这小贩有些小聪明,说起自己擅长的事,眼睛闪闪发光,“要看牛的被毛,年轻的牛被毛表面会有光泽,皮肤看起来闪闪发光,眼睛也是明亮,一看就很有活力。就跟人一样,家里条件好的孩子,头发都是黑的,不像我们,头发又黄又稀。还有就是看牙齿,看牙齿是最准的。就像咱们人一样,成年人和老人的牙齿就不一样。老牛的牙齿都被磨平了,会有长方形的印,甚至还会掉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