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晾晒到捏起来硬硬的,表面也结出一层白白的果霜来,便就晾好了。江杳杳又将甘草和糖磨成细粉,在话梅上撒上薄薄一层,抖落均匀。
话梅入口先是表面甘草和白糖的甜,舌尖触到梅肉,轻轻一啜,酸甜咸各种滋味交融,顿时口中生津。
江杳杳怕裴敬之路途劳累,水土不服,这话梅给他备着,必要时可以含上一颗,也可以用来煮水喝。
可惜得知这消息太晚,不然还可以烙上些饼给他带着,她烙出来的饼,可比别处做的卖的要好吃得多,不会干巴巴地直噎喉咙。
“这些便足够了,我是去出公差的,走的都是官道,沿路都有驿站可供休息用食,你不用担心,我不会饿着的。”
“谁担心你饿着啦,饿着正好,不必担心你长胖了赖给我。”江杳杳口是心非,嘴上这么说着,手中打包的动作却不停。
她把几样吃食一一装好,尽量包装得小一些,让裴敬之方便携带。
最后用绳子都扎起,绑上好看又牢固的结,挂到裴敬之手腕上:“祝一路顺风,万事顺利。”
*
过了几日,那管家如约前来,与江杳杳仔细核对了契书,签了这房契,又到官府缴了契税备了案,这店铺才是真正地交易成功。
江杳杳捧着这一纸房契,心中无限感慨。
在现代时,她租着一间小小的公寓房,哪怕不吃不喝,在这工作的大城市,也买不起一套房子。一朝穿越,她竟然能拥有了一间临街的铺子,还带着居舍和院子。
面积虽不大,但是江杳杳第一次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心中忽然就有了许多安全感,像散落的种子,终于有地方能够扎根,伸展开枝叶。
头一次,她对这个穿越过来的朝代,真正有了归属感。
买了房,江杳杳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原先这间旧食肆,重新打造一番。
刚租下这铺子时,江杳杳当时手头紧,只在铺子原本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做了些修缮和调整。后来赚着了些钱,但是铺子毕竟是租的,大规模地改造,万一租约到期之后,对方不租给她了,岂不白白损失了这装修钱。
现在店铺到了自己手中,才算是真正安稳,可以好好打造一番了。
于是对面的旧食肆便暂时关了门,门口挂了条“店铺改造升级中,敬请期待”的横幅招幌,里面叮叮哐哐开始动工。
改造的只是前面的店铺,后头的屋舍还是可以继续居住,倒不妨碍,只是原本在这间铺子里卖的那些吃食零嘴,就只能挪到现在这间食肆中来了。
展示的货架被直接搬了过去,食肆中原先围炉煮茶的那几个位置便被撤了去,用来放货架。
其实围炉煮茶更多的是个新鲜的噱头,体验一次尝个鲜就够了,回头客甚少,消费得起的食客们也已经体验过了。
而原本在对面铺子中的元宝,这段时日,也过来这边食肆,加上正式进入冬季以后停了外卖业务而在店里帮忙的小石头、小忠,食肆里一时间人挤人。
元宝笑眯眯地,在前面招呼客人,许多熟客平时也买零嘴儿,跟他也熟,见他忽然到了这边来,不免都好奇地问上几句,元宝就一一同他们解释。
“等我们的店铺改造完,诸位可一定要来捧场啊!”
“那是自然!”
“一定一定!”
食肆里人手变多,江杳杳变得空闲了起来。店内的体力活自有阿樱,阿素和阿锦做吃食已经得心应手,小石头和小忠端菜收碗,擦净桌子,而元宝能把客人招呼得妥帖。
忽然变得这么空,江杳杳还有些不习惯。
除了下雪那日炖的那锅羊汤,还有掰着泡汤的泡馍,最近几日食肆里也没有上新的吃食,江杳杳趁着这段空,正好琢磨琢磨新吃食,毕竟冬日天寒,身体需要能量,比起炎热的夏日,食欲通常会更加旺盛。
关东煮依然每天都有供应,根据每天送来的食材不同,关东煮里头的签串也会有点变化,比如今天就多了笋尖,用的是新鲜挖来的冬笋,切下顶端约三分之一的部分,再对半切开,可以看到笋尖层层分明。
在关东煮的汤底里熬煮过的笋尖,细密的笋层里包裹着浓醇的汤汁,咬下去极嫩,口感清脆,鲜美爽口,还有一丝微微的甘甜。
而这新鲜冬笋去了笋尖之后的剩余部分,没笋尖那么嫩,带了些纤维感,更有肥厚的嚼劲,做道油焖冬笋,酱浓味美,只这一道菜就能下好几碗白米饭。
冬笋尾部较老的根得切掉,然后斜切成寸段,冷水下锅加些盐焯水,江杳杳又抓了把大米丢进锅里,据说大米煮的水能很好地去掉笋的苦涩感。